含油污泥變身驅油劑
“我們用含油污泥生產油田驅油劑,不僅降低了現有調驅劑的成本,還實現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12月16日,在中原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工程技術研究所,該所博士后李曉東用一句話概括了污泥填充凝膠顆粒研制與工業化應用項目取得的成果。
據悉,目前中原油田已在不同類型油藏推廣應用凝膠顆粒調驅劑19個區塊118井次,累計注入調驅劑40.86萬立方米,增加水驅動用儲量29萬噸,階段累計增油2.64萬噸,實現了含油污泥的零存放。
據介紹,中原油田現有13座污水處理站,日產生含油污泥110噸。污泥填充凝膠顆粒項目讓這些影響生產和環境的含油污泥在提高油田開發效果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不久前該項目通過了中石化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一方面通過創新實現資源再利用,減輕環保壓力,支撐現有污水處理工藝,解決注水系統腐蝕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擴大污泥調剖的覆蓋油藏規模,提高污泥處理量,實現含油污泥零存放,對國內油田的污泥處理與調驅開發也具有重大借鑒意義,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經過化驗發現,油井中產生的含油污泥含有大量鈣質、泥質。其中,可溶性鹽類與地層流體的配對性較好,可用于調剖施工。這種工藝可封堵儲層中的大孔道,降低油井含水率,增加原油產量。”李曉東介紹說。
2012年,中原油田承擔了污泥填充凝膠顆粒研制與工業化應用重大科研課題。李曉東作為主要負責人,提出用含油污泥代替搬土制備凝膠顆粒調驅劑,既能將含油污泥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再利用,又能解決注水系統腐蝕問題,降低現有調驅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研究過程中,他們遇到一系列難題:如何將含油污泥填充到凝膠顆粒中?工業化規模如何實現?項目組通過改進工藝,調整配方,成功解決填充困難問題,并通過分子結構設計,提高含油污泥填充比例達50%。
項目組在對6個采油廠含油污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于2012年完成含油污泥填充凝膠顆粒的合成工作。在現場中試放大試驗中發現,該技術可實現無害化處理含油污泥、保護環境、降低生產成本的多重目標。
李曉東表示,含油污泥沒有原料成本,用它代替搬土填充到凝膠顆粒中,調驅劑材料費用降低10%以上。這種成本低廉的深部調驅技術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