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水泥工業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應用
重慶市目前的水泥生產工藝較為落后,規模小、能耗高、污染嚴重,產品成本偏高,經濟效益不好。隨著近年來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推廣,水泥生產工藝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廢氣余熱未得到較好利用,如何挖掘節能潛力、降低能耗和產品成本、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已成為各大中型水泥企業的當務之急。
國內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余熱發電技術主要有2種,一種是帶補燃鍋爐的余熱發電技術,另一種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發電補燃鍋爐主要選用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利用水泥生產的余熱廢氣加熱余熱鍋爐中的給水,既可作為發電補燃鍋爐的省煤器,也可作為汽輪機組的高壓加熱器,實現熱力系統余熱利用。應用該技術企業可以獲得較多的發電效益,但需投資建設燃煤發電機組的輸煤除渣、脫硫除塵、化學水處理、循環冷卻水系統等全套主輔機設備,且燃煤鍋爐存在排放煙塵和SO2 污染問題[1~3 ] 。
余熱鍋爐完全利用水泥生產中的余熱廢氣來產生低壓過熱蒸汽,供汽輪機組發電[4 ] 。使用該技術不消耗燃料,無燃煤、送引風、脫硫除塵等輔機設施,化學水處理系統、熱力系統結構簡單,而且余熱電站無新的污染源。
2 種余熱發電技術的相關指標如表1[5 ] 所示。
![]() |
比較各項指標可見,帶補燃鍋爐的余熱發電方案總投資大,建設周期和投資回收期長,存在新增原煤消耗和煙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節能效果相對較差,而純低溫余熱發電則具有明顯優勢。
到2008 年底,重慶市純低溫余熱發電的新型干法生產線生產水泥的總能力達39 400 t/ d ,純低溫余熱發電可裝機近51. 6 MW。此外,重慶市2008~2010年還將在合川、江津、銅梁等地及萬、涪、黔地區擬建14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生產規模均在2 000 t / d以上,水泥生產能力增加42 700 t/ d ,可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14 套,裝機容量近52. 8 MW。
參考文獻
[1 ] 莊春來. 純低溫余熱發電成為水泥工業發展的新熱點[J ] . 中國水泥,2004 (11) .
[2 ] 陳濤,曹華. 水泥工業繃氏溫余熱發電技術及其效益分析[J ] . 新世紀水泥導報,2005 (2) .
[3 ] 葉長虹. 開發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新技術[J ] . 中國水泥,2006 (9) .
[4 ] 唐金泉. 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J ] . 中國水泥,2007(5) .
[5 ] 葛立武. 水泥工業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交流資料[ C] . 水泥技術交流大會暨第八屆全國水泥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06.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