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農村污水生態處理系統設計
摘要:采用表面流人工濕地、潛流式人工復合生態床和生態塘組合工藝,結合生態及景觀建設進行了滇池流域農村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該工程既處理了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態環境,體現了污水處理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的新理念。
關鍵詞:滇池流域,生活污水,人工濕地
1 設計基礎資料及依據
由于國內缺乏對村鎮污水治理的基礎資料,設計前進行了為期1年的場地信息調查以及現場試驗,從而確定了工藝流程及相關的工藝參數。① 確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及水質。在示范區的4個行政村,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內容包括家庭人口、取水方式、日用水量、洗衣方式、洗澡方式、家庭廁所等)共調查530戶(占總戶數的27%),選擇其中的16戶作為典型,連續3d跟蹤調查水量及水質。② 人工復合生態床工藝研究[1]。通過1年的現場模擬試驗,對不同運行條件及工況下人工復合生態床的運行進行了系統研究,確定了工藝參數。③ 示范區的氣象、水文資料。包括近3年氣溫、降雨量、蒸發量,地下水位及滇池的水位變化。④ 地形勘測。為村里生活污水的溝渠收集系統設計和場地選擇提供了依據。
2 設計水質、水量
① 設計處理水量:80m3 d(考慮20%的人口發展系數)。② 設計進水水質:COD為200mg L,總氮為30mg L,氨氮為23mg L,總磷為5mg L。③ 設計出水水質:COD去除率≥80%,總氮去除率≥85%,總磷去除率≥85%。
3 工藝流程的確定
經村里新建溝渠收集系統匯過來的污水將依靠重力流首先進入到表面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2150244263116.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