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生活污水處理將告別無序排放
來源:武漢權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2731 更新時間:2016-12-08 11:19武漢生活污水處理將告別無序排放
將告別無序排放。為什么?因為進幾年武漢打造生態文明。自生態文明啟動改善武漢人居環境工作以來,緊緊圍繞衛生保潔、基礎設施建設、垃圾處理等重點任務,想點子、出真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在方面,今年年底將徹底告別生活污水無序排放。
湖北荊門客店模式,年底實現武漢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三年投入超4億元,變臭水為清水,讓武漢告別生活污水無序排放,這是武漢大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
“我們首先要在全區125個村居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據武漢環保局局長李湛介紹,設施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設分散式(濕地生態園)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主要針對目前無法接駁主干管網的、偏離城鎮中心較遠的村,共涉及78個村居;一類是建設接駁管網至城鎮污水處理廠(含村內收集支管),主要針對江漢主城區、街道各社區、青山工業園和江夏工業園周邊的有合適條件的村,涉及47個村居。截至6月底,武漢已建設完成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2個,還有36個正在建設中;接駁管網方式已完工26個,未完成21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分散式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過程中,武漢嚴格規定出水標準、進水要求、污水收集率等關鍵指標,創造性設置“設計-施工-運營”總承包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建設承包方也是后續的運營方,所以在建設時,他們就必須考慮后續生活污水收集、污水處理效率、出水質量等問題。因為如果建成后處理污水少或效果不好,他們就會虧本。”李湛說,這種模式不僅有效避免了武漢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偏重設施建設、輕視配套管網完善及項目運營維護等問題,還在項目處理技術甄別、建設成本擔負、運營成本支出等方面極大減輕了政府負擔。
“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區處理”,武漢加快了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的建設,處理模式更為成熟。在“一鎮一站”建設上,共投入1700多萬元用于垃圾壓縮中轉站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建成垃圾壓縮中轉站14座并投入使用,完全達到“一鎮一壓縮站”標準,較大提高了農村垃圾轉運效率;在“一村一點”建設上,共計有密閉垃圾收集點458個,達到“一村一點”建設要求。
通過采取以入網納管為主,終端處理、單戶處理等污水處置方式并舉的治理方式,極大的改善了我市農村的水體環境與衛生狀況。為了加強污水治理管理,我市還制定了相關管理和考核辦法,建立了“五位一體”的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另外,為了提高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建工程的質量與后期運維的管理能力,我市還開展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培訓工作。
讓產業變“綠”,讓“綠”變產業,改善人居環境,斗門正在走一條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本文由武漢權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版權或由內容合作伙伴授權提供,未經權鼎環保書面授權許可,任何第三方個人或機構不得復制、轉載、摘編、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權鼎環保保留追責權利。合作聯系郵箱3240355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