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處理中心中國70%的海水淡化裝備由它“制造”
來源:杭州網 閱讀:3760 更新時間:2013-11-12 06:34推薦公司: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推薦理由
淡水資源匱乏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他們公司的膜法海水淡化技術,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僅為傳統蒸餾法的1/40。他們提供了國內第一套百噸級海水淡化裝置,更使得海島地區淡水獲取成本從20元每噸,降至5元每噸。這對海水淡化的廣泛應用及產業化進程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工業廢水回用在替代清潔水源的同時減少了污水排放量,降低了城市排污負荷。在食品、電鍍
、印染、造紙四個領域內,他們公司的廢水回用裝置的市場占有率位于第一,年處理廢水總量近10000萬噸。
專注于純凈水領域的技術研究,全國2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的近百套純凈水生產裝置均由他們提供。
公司名片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組建于1984年,原為國家海洋局直屬科研機構,2006年轉制進入中國化工集團藍星總公司,成為科技型企業。它是目前國內從事膜技術研究開發最早、技術力量最強的單位之一,國家液體分離膜領域的開拓者,專業從事以膜為核心的水處理技術及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產品生產與系統集成。
公司現有職工近300人。專業技術人員占70%,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6人。
絕世高手往往隱匿于鬧市。車水馬龍的益樂路就藏著這樣一家在水處理技術方面絕對頂尖的企業。
全國大約70%的海水淡化裝備由它生產。舟山的海水淡化項目,從當年全國第一套百噸級裝置,到現在全國最大的十萬噸裝置,亦由這家企業實施完成。
不僅如此,在全國范圍內,凡與水有關的第一套裝置,幾乎都出自這個企業:第一套廢水回收裝置、第一套輸液用水裝置、第一套飲用水裝置……就連我們日常所飲用的純凈水、飲料,其中60%是通過它提供的飲用純凈水生產裝置過濾而來的。
人口的壓力和環境的污染,讓清潔的淡水資源日益成為一種與能源一樣的稀缺資源。如果能讓占地球表面積70%以上的海水為人類所用,以及各種工業廢水能夠被有效回收利用,那將極大緩解將來的水資源危機——杭州水處理中心干的就是這種活。
全國70%的海水淡化裝備由它提供
生產同等質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僅為傳統蒸餾法的1/40
預處理、反滲透、后礦化……經過一系列環節后,產品池里流出了清澈的淡水,喝上去甜甜的,有點像山泉。
這是由杭州水處理中心承建的舟山六橫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工程一期處理后的海水。這個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底產水并投入運行。
其實,從1997年提供國內第一套百噸級裝置,到現在國內最大海水淡化工程,杭州水處理中心幾乎提供了舟山所有的海水淡化裝置。
由于地處海島地區,舟山的淡水資源全靠降水補給,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僅為707立方米,只占全省人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屬典型嚴重缺水地區。1997年之前,舟山嵊山島上的居民用水得每天用船從寧波運送過來,每噸水的成本超過20元。而實行海水淡化后,每噸水的成本降到了目前的5元/每噸,供水時間也從每天限時供應2小時轉變為24小時不間斷供水。
而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舟山六橫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工程,對于六橫島上的居民來說,“意味著即使遇到大旱天,也能保證每人每天1噸的用水量”。
杭州水處理中心運用的海水淡化技術,叫做膜分離技術。這種運用膜分離技術淡化海水的方式,與蒸餾法等傳統方式相比,最大的優點是節能。生產同等質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僅為蒸餾法的1/40。
杭州水處理中心從事的便是這種分離膜的技術研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單位。以這種核心技術為依托,他們更致力于做“水處理業務全方案供應商”,提供從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到產品生產與系統集成的一條龍服務。因此,他們給客戶提供的服務是:把您擁有的水,變成您需要的水。
經過多年發展,水處理中心在海水淡化領域奠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市場占有率多年來保持全國第一,現在全國70%的海水淡化裝備均由我們來提供。”水處理中心副主任王壽根介紹說。目前,由中心實施的海水淡化工程,遍及浙江、山東、福建、臺灣、澳門和東南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