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單 桑德環境轉戰垃圾焚燒領域
來源:環球網 閱讀:2601 更新時間:2013-01-22 14:16盡管已經坐擁桑德環境(000826.S Z)和桑德國際(00967.H K)兩家環保上市公司,年近半百的文一波仍然在全國各地加速“跑馬圈地”,只是近兩年的重心已轉向垃圾焚燒領域。
從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18日,不到1個月時間,桑德環境就從吉林德惠市、河北巨鹿縣和江蘇省漣水縣獲得3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加上之前重慶開縣、重慶南川、黑龍江雙城市和山東臨朐縣的4個項目,桑德在兩年間共獲得7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也成為國內運營垃圾焚燒項目最多的上市公司。
《新產業》注意到,快速擴張也讓桑德環境旗下子公司數量成倍增長,2010年桑德環境旗下子公司和參股公司才18家,2011年迅速增長至26家,2012年又增加至41家,分別涉及污水處理、自來水、環保設備、固廢處置和垃圾焚燒等多個環保領域。
與此同時,桑德環境收入規模也從2010年的7.32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6.08億元。2012年前三季度桑德環境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26.09%。
2012年10月公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中,文一波夫婦以78.8億元身價排名第72位,成為前100名富豪榜單中唯一一個從事環保事業的企業家。
“垃圾焚燒發電有環保和新能源雙重屬性,一直都備受政府的重視。”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對《新產業》表示,雖然環保行業收益穩定,但年平均投資回報率一般只有10%左右,加上環保項目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導,也面臨收款周期較長和項目進展不如預期的風險。
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徐海云也表示,作為固廢處理行業龍頭企業,桑德環境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并沒有成熟的運營經驗,可能成為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也不排除有利用環保和新能源的概念在股市上圈錢的嫌疑。”
復制成功
1993年,文一波開始涉足水務行業,成立北京桑德環保集團,經過近十年的打拼,2002年北京桑德環保成功借殼上市,2010年正式更名為桑德環境。
近二十年的發展,桑德環境已經成為國內市政固廢行業龍頭企業,文一波也將BOT(建設、運營、移交)商業模式在環保行業運營得風生水起。顯然文一波是希望在新興的垃圾焚燒領域復制過去的成功。
2012年12月18日,桑德環境獲得吉林省德惠市生活垃圾處理30年特許經營權,將投資3.5億元上馬垃圾焚燒處量項目。12月7日,又獲得了河北省巨鹿縣總投資4.28億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1月26日,桑德環境與江蘇省漣水縣政府簽署了生活垃圾處理特許經營協議。
在此之前,桑德環境5月還與重慶開縣簽訂了2.5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7月簽訂了2.7億元的黑龍江雙城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至此,桑德環境在2012年已連續獲得5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項目規劃投資額累計超過16億元。
相反,快速擴張的桑德環境的資金也越來越緊張。
資料顯示,桑德環境三年來應收賬款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7.3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11.4億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桑德環境應收賬款已高達14.9億元。
在此背景下,桑德環境加快了再融資計劃。
2012年12月18日,桑德環境發布了2012年度配股發行公告,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9億元。其中,不超過9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短期融資券,其余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預計2013年1月初可完成配股,屆時即可增加約10億元流動資金,以滿足公司承接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的資金需求。”桑德環境證券代表張維婭對《新產業》記者表示,除通過股市融資外,公司還通過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因為BOT模式對資金要求很高,70%都需要企業墊付。
《新產業》注意到,截至2012年9月28日,桑德環境大股東桑德集團質押給銀行的股份多達2.22億股,占桑德環境總股本高達44.66%,主要為桑德環境申請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原中國固廢網戰略主管王曉亮對《新產業》分析,環保行業是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投入大,收益穩定。對于擁有較高盈利能力的桑德環境來說,資本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在于能否從地方政府手上拿到項目。
“桑德環境還有幾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商談過程中,預計2013年年初會有結果。”張維婭說。
進展緩慢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桑德環境就已經開始布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但是建設進展卻遠遠沒有趕上預定計劃。
2010年12月28日,桑德環境在重慶南川簽署的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BO T項目,總投資4.4億元,預計到2013年12月完成。但直到2012年6月30日,該項目僅投入資金1189萬元,不到總投入的3%。
2011年9月25日,桑德環境在山東省臨朐縣簽署了第二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至今,該項目并沒有任何資金投入。當然,2012年簽訂的5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同樣都在籌建期,沒有任何進展。
換句話說,桑德環境這兩年來只是在瘋狂地搶奪地方政府垃圾焚燒訂單,實際投入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并不是所有企業想要做就能做好,需要較強的資金實力,以及配備專業的技術人才和設備。”深圳環保發展部部長白雄昂說。
徐海云也指出,雖然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有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儲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術人才,關鍵設備國產率已經較高,但是一線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約垃圾發電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徐海云指出,一般一個投資4億元左右的中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從籌備到建成投運大概需要2年時間,而桑德環境進展緩慢的原因應該在于缺乏經驗。
徐海云說,盡管桑德環境在水務處理業務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也在垃圾焚燒方面做過E P C(工程總包)項目,但垃圾焚燒發電的運營和這兩種情況并沒有重疊和借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更專業,只有電廠和焚燒發電的經驗和人才可以部分通用。由于擴張速度太快,且子公司分散在全國各地,也加大了桑德環境異地管理的難度。
“如果桑德環境在第一個垃圾焚燒項目上能夠運營成功,那么接下來的項目可能會順利一些。”徐海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