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焚燒的原因
人們對秸稈焚燒有以下原因:
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煤氣使用日益廣泛,農民朋友對柴草的需求下降;
二、焚燒產生的草木灰的確是一種肥料,故而產生的焚燒農作物秸稈的行為。
三、焚燒原因還涉及到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平衡,農業科技更新不夠的方方面面問題。
四、是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機械收割留茬較高,影響下一季農作物的播種。
五、是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秸稈的經濟價值難以發揮。現實中,由于科技轉化力度不夠,要么實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稈做沼氣原料,一個沼氣池至少要花費三四千元,讓農民望而卻步;要么就是回收價格太低,把秸稈賣給那些養牛大戶才幾分錢一斤。
六、缺乏正確的引導。如今,對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雖然提出了不少解決的辦法,但缺乏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和具體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獎懲措施為主,無人去做秸稈利用的組織、協調和轉化工作,只堵塞不開流,導致禁燒工作收效不大。
七、缺乏處置技術。首先,多數農戶基本不用秸稈當柴燒,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農民找不到秸稈“變廢為寶”的途徑。原有的其它小麥秸稈加工行業,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產品的出現而基本淘汰。第三、農作物秸稈還田推廣緩慢,第四,秸稈飼料處理成本高,難度大。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漚造有機肥,這些簡便易行的秸稈處理方式,也都是家庭式、規模小,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八、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由于農村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經商,農忙時農村勞動力以婦女、老人為主,要想將機械收割后的秸稈捆扎搬運離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燒秸稈。搶收時為防止損傷機器,留的麥茬太高,如果不把麥茬去除,難以插秧。如果不燒會誤農時,“三夏”大忙,忙就忙在一個“搶”字上,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把秸稈從地里弄出來。
九、機械收割留茬較高。據調查,我國生產的收割機因功率不夠及機械手省油等原因留高茬達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種植的困難,農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稈放在高茬上進行焚燒。
十、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受人力、資金條件限制,秸稈禁燒宣傳教育還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農民環保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焚燒秸稈的危害,單靠禁燒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千家萬戶秸稈處理的問題。另外,秸稈禁燒監管力度不強,執法手段也比較薄弱。
十一、試點的秸稈氣化站,用秸稈很少,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大面積吸納秸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