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脫硫技術國外研究現狀
1 國外微生物脫硫研究現狀
煤炭微生物脫硫的研究可追溯到應用微生物選礦的歷史。1947年,Colmer和Hinkle發現并證實化能自養細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能夠促進氧化并溶解煤炭中存在的黃鐵礦,這被認為是生物濕法冶金研究的開始。從這以后,研究人員對生物濕法冶金的理論和應用展開了廣泛的研究。1958年美國用細菌浸出銅和1966年加拿大用細菌浸出鈾的研究和工業應用成功之后,有20多個國家的學者開展了微生物選礦的研究,并定期開展濕法冶金學術研討會。與此同時,學者們也開始了煤炭微生物脫硫應用的研究,Zurabina(1959)和Silverman(1963)就已經使用氧化亞鐵硫桿菌從煤炭中脫除黃鐵礦的研究。之后,國外在微生物脫硫的各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對細菌與煤炭中黃鐵礦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能夠用來脫硫的菌種及其對黃鐵礦硫氧化能力的研究和細菌生長的動力學及細菌與黃鐵礦相互作用的動力學的研究。進入80年代,國外開始把微生物脫硫研究工作轉向應用性研究和實驗,并成立了一些公司,如美國Artech公司和Hattelle公司。在此基礎上,由歐共體資助,德國Essen的 Deutsche—Montan—Technologie(DMT)、意大利 Cagliari大學的采礦和礦物處理系、荷蘭Delft技術大學和英國的實驗室,在考察了生物法脫硫的可行性和限制因素后,于1991年在意大利的Eni Chem— Anie煤礦開展了浸出法微生物脫硫的連續性中試研究。該裝置的處理能力為50kg/h原煤。該裝置的運行為浸出法微生物脫硫獲得了大量的參數,標志著煤炭微生物脫硫工作正由實驗室走向應用。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微生物脫硫技術的可靠性和脫硫效率,在約2周的時間里,可脫除約90%的無機硫。但由于時間長,能耗過高,浸出法的經濟可行性受到了質疑。在煤有機硫的脫除方面,康得拉(Chandra)等用一種混合細菌的豐富培養物脫除煤有機硫16. 5%~19.9%,艾斯比斯特(Isbister)等用二苯噻酚 (DibenzothiopHene,DBT)分離到一株假單胞菌 CBl,其脫除有機硫高達18%~47%,美國氣化工藝培育了混合菌種IGT—S8來脫除伊利諾斯煤的有機硫,當把煤磨細到小于200目時,能脫除64%的有機硫。1994年德國的研究者們在小型電廠進行了微生物脫硫實驗,能較好地去除有機硫。
2 國內微生物脫硫研究現狀
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多年工作,從松藻礦中分離到氧化鐵硫桿菌,在pHl.55" 1.70、細菌濃度為108~109個/ml并結合其它最佳條件,經過10~15天的浸出實驗,煤炭中黃鐵礦硫 36 的去除率達86.11%~95.16%。除此而外,中國礦業大學的周雪嬌等研究人員也作過類似的研究,只是這些工作大多數集中在實驗室中,還沒能轉向應用化生產。在煤有機硫的去除方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鐘慧芳研究小組作了許多有益工作,她們利用從河北任丘油田分離到的DBT菌株去除煤中有機硫。其原理是利用DBT作為生長碳源,將 DBT轉化為水溶性有機硫化物,在15天內可脫除煤中有機硫22.2%~32.o%。這是我國應用異養微生物脫除煤中有機硫的良好開端,為今后開發更有效的脫除有機硫的微生物提供了借鑒。令人振奮的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潘涔軒教授領導的項目研究小組將煤炭的洗選和煤的微生物脫硫結合起來,在前人研究、實驗的基礎上,研究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低成本的脫硫方法,即浮選法微生物脫硫,它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脫硫的表面處理法。
在我國高硫煤中,硫的含量中絕大部分是黃鐵礦硫,占煤全硫含量的60%以上,尤其是重慶地區的南桐、天府、松藻等局及貴州的六枝、林東等地的高硫煤多以黃鐵礦硫為主。因此在目前的各種脫硫技術中,針對去除黃鐵礦硫而開發的煤炭脫硫技術就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煤的浮選法微生物脫硫就是以脫除黃鐵礦硫為主的技術,它將煤炭浮選技術與微生物脫硫技術結合起來,其工藝設計路線既體現了選煤快速、設備簡單的優點又充分考慮了微生物脫硫的自身特點,是一種新型的脫硫技術。潘教授項目小組的工藝技術路線如下頁圖示。
驗采用的煤樣是寧夏石炭井礦務局的煤樣和煤科總院煤質室提供的湖南辰溪煤樣,采用的人工模擬煤樣由大武口選煤廠的浮選精煤與兗州的黃鐵礦配合而成,采用的細菌為來自韓國的氧化亞鐵硫桿菌,采用的起泡劑為甲基異丁基甲醇,疏水捕集劑為煤油。該項目研究組在總結前人所研究的各種浮選柱的基礎上;結合氧化亞鐵硫桿菌的特點設計了合適的浮選柱。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浮選法微生物脫硫可提高煤中無機硫的去除率,但煤質與無機含硫量的差別能顯著影響煤中無機硫的去除。無機硫含量愈高,浮選微生物脫硫效率就愈高。如,無機硫含量較低的大武口煤,微生物浮選法脫硫與一般浮選法脫硫相比,無機硫去除率提高了約14.7%,而無機硫含量較高的湖南辰溪煤則提高了約31.4%。另外,通過經濟分析,該技術的經濟可行性十分顯著,運行成本很低,脫除lkg硫不到o.5元,隨著技術的發展,還可進一步降低運行費用。
和細菌一浮選法相反,微生物一絮凝法采用的是一種本身疏水的分歧桿菌(phlei)。在煤漿中,這種細菌有選擇地吸附在煤表面,使煤表面接觸角增大,疏水性增強,在細菌作用下彼此結合形成絮團,而硫鐵礦和其它雜質顆粒不吸附細菌,仍分散在煤漿里,可強化分離效果。煤吸附愈多,接觸角增加就愈多,從而加大煤和礦物雜質疏水性的差異,為煤的疏水絮凝創造了條件。此法對硫分為2.5%,灰分12. 1%的煤分選,一次可除去85%的硫鐵礦硫和60%的灰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