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回用于永定河景觀水體的水質控制措施探討
摘要:隨著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四湖一線”工程的建成,再生水逐步應用于永定河河道景觀水體,并將成為主要水源。因此做好再生水水質的控制對于永定河水環境具有決定性作用。總結歸納了北京市當前采用較多的改善再生水水質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日常對永定河“四湖”水質監測結果,提出了永定河景觀水體水質控制措施。
關鍵詞:永定河 景觀水體 再生水 水質 控制措施
永定河“四湖一線”工程是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的核心景觀工程,于2010 年底成功蓄水,其水環境質量受到社會各屆的廣泛關注。然而,因其常規水源主要為再生水及官廳水庫來水,水源條件較差,“四湖”存在富營養化、水質咸化等水環境風險。因此,借鑒本市已經開展的再生水用于河湖景觀用水的水質控制技術經驗,研究“四湖”水質改善措施,進而為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景觀水體水質改善積累經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再生水回用于景觀水體的水質改善措施實例
近年來,由于本市水資源短缺,河湖補水量不斷減少,河道斷流、湖泊萎縮日趨嚴峻。為改善這種狀況,本市將再生水逐步應用于河道景觀用水,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但與此同時,由于再生水營養物質含量高,加上河湖自身條件的限制,水華現象時有發生。
龍潭湖、陶然亭公園及“引溫入潮”工程都分別采用了水處理設備,對水中的懸浮物、氨氮、總磷和總氮等物質進行去除,提高入河、湖水體的水質標準,然后再通過在河、湖水體中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再生水水質,并取得了實效:經監測,龍潭湖水質與水質改善工程實施前相比,總氮、總磷、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及葉綠素a 濃度降低并分別達到44.6% 、56.5% 、67.7%、45.2%和63.2%[1],水質呈現明顯好轉趨勢;陶然亭公園生物濾池系統主要出水指標達到地表水IV 類標準[2];“引溫入潮”工程城北減河至潮白河生物調控凈化工程對總氮、總磷的去除率分別是77%和66%,典型監測斷面氨氮濃度達標。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09120915055462.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