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堆浸中廢水治理的工藝研究
摘要:從低品位(0.5~3g/t)含金礦石中提取黃金會產生大量高體積質量(>350mg/L)劇毒氰化物廢水,為了減少含氰廢水對人類健康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效地保護生態平衡,論述了含氰廢水的4種治理工藝,即堿性氯化法、酸化法、自然凈化法和二氧化硫-空氣法的除氰原理、反應過程、工藝流程和治理效果,并分析了其優缺點.結合寧夏中衛金礦在實際生產中采用堿性氯化法治理含氰廢水的試驗和工藝研究,重點對堿性氯化法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該方法簡捷、快速、安全、經濟,易于掌握,治理效果好,完全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9—88》中的規定和環保要求.該方法較適宜在寧夏各礦山黃金生產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金礦; 廢水; 堿性氯化法; 治理; 工藝研究
目前,采用堆浸法從低品位(0.5~3g/t)礦石中直接提取黃金技術,已在全世界普遍得到推廣和應用.世界上主要產金國,如南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都積極組織國家的礦業部門以及各學院和科研院致力研究各種堆浸新工藝.以美國為例,1971年美國卡林金礦公司首次采用堆浸法處理低品位氧化礦石獲得成功后,實現了世界上黃金生產工藝的重大變革.隨后以內華達州為中心,在許多地區建立了堆浸場.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1051306085990.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