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面法優化吹脫處理垃圾滲濾液
摘要:利用響應面學的方法對吹脫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考察了吹脫時間,氣液比值,溫度和pH對氧化垃圾滲濾液的影響。以滲濾液中氨氮為模擬污染物,采用單因素法篩選出吹脫時間、pH、氣液比3個相對重要的影響因素,利用響應面法在吹脫時間5~7 h、氣液體積比為2 000~4 000、pH為10~12范圍內探討了操作條件對氨氮去除率的影響,并分析了這些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采用響應面法對試驗結果進行了模型擬和,并對模型進行了試驗驗證。結果表明,響應面法的預測值與試驗值吻合較好,在通過響應面法得到的優化工藝條件下(吹脫時間為6.5 h,pH為11.5,氣液體積比3 000)處理垃圾滲濾液,氨氮去除率大于90%。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氨氮,吹脫,響應面方法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有機物濃度極高的廢水。滲濾液中的有機物主要由大分子的水溶性腐殖質,中等分子的灰黃霉酸類物質以及小分子的揮發性有機酸、水溶性腐殖質組成。其中大分子部分能被膜所截留,而小分子部分不能被膜截留,且水溶性腐殖質難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它是造成處理出水COD偏高的主要原因[1]。一般情況下,經二級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出水COD、濁度等仍然難以達標排放。因而,在中國填埋垃圾越來越多,滲濾液水量越來越大的情形下,滲濾液的深度處理成了非常迫切的問題。
目前深度處理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學方法,如吸附,吹脫,高級氧化,膜分離技術等。國外一般采用一級超濾及二級反滲透的聯合處理方法深度處理垃圾滲濾液[2],滲濾液的80%左右可透過分離膜成為達到排放標準的透過液,其余約20%為濃縮液可返回到垃圾填埋場或進一步蒸發或干燥方式處理。納濾技術比起其他膜分離技術,不僅達到同樣滲透量所需的操作壓力較低,而且膜通量也較大[3]。
鑒于此,本實驗以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焚燒場垃圾滲濾液的出水為對象,考察了操作壓力、pH、運行時間和進水流量對膜通量和COD截留率的影響以及納濾膜對COD的去除效果,并探討了膜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2140203519991.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