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濾技術用于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
摘要:采用MBR和納濾集成處理工藝對垃圾滲濾液進行了處理試驗,研究了納濾作為終端處理技術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納濾對COD、色度的脫除情況很好,試驗過程中膜性能穩定,透過通量和脫鹽率的變化不大。納濾的顯著效果使其在垃圾滲濾液處理領域具有極大前途。
關鍵詞:納濾,深度處理,集成處理,垃圾滲濾液,高濃度廢水
我國城市垃圾主要采取衛生填埋的方法處理,而衛生填埋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產生了大量的垃圾滲濾液。滲濾液水質黑濁、臭味濃重,高濃度污染物(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的種類多且成分復雜,1噸滲濾液產生的危害相當于100噸城市污水的總和。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不當會造成周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長期、嚴重污染,對環境、生態和人體的危害極大[1]。
生物法操作簡便,運行費用較低且技術成熟,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對于可生化性低、毒性高的垃圾滲濾液來說,生物法處理效果往往不夠理想,滲濾液處理出水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深度處理是一項迫切需要的技術[2-4]。現有的深度處理技術包括電解處理技術、Fenton處理技術、濕法氧化(WAO)/催化濕法氧化(CWAO)、膜分離法、化學混凝等。與其它技術相比,以反滲透和納濾為主體的膜分離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效果穩定、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5],而納濾技術更具有操作壓力低(350~1000kPa)、成本低、濃縮液易于處理的特點[6]。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地點
天津市大韓莊生活垃圾衛生垃圾填埋場始建于2002年,2005年1月正式運行,占地面積6.67×104m2,總容量980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2172205459991.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