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我國的環境監測現狀
摘 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一種有害有機污染物成分,對人類在從事產業經濟領域內各個行業的生產、資源生產,包括人體健康等都有著相當大的危害。因此,對于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而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數據采樣、研究控制等是一項重要工作課業研究內容。本文針對于此,簡要介紹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主要特性、分類、以及其在我國環境監測控制現狀等相關問題展開了研究分析,以期通過持續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對策的著力研究,能夠較好強其控制在可控范疇內,保障人們身體健康與正常辦公作業。
關鍵詞:持久性有機物;污染;控制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必然具備的主要特性帶有持久性。而除了持久性這一特征外,它還伴有生物蓄積性、一定程度的揮發性、以及遠距離實現可遷移等性質或特征。因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如果不能科學控制,未能掌握正確、系統、科學防控手段,勢必會影響著國家環境監測組織工作的順利開展,更會給人們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近年來,POPs已經對全球環境建設的持續發展造成了重大威脅,所以不論是學術界、工業界、還是社會公眾等組織群體都對其極為關注。即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被推向社會組織機構及公眾極為關注的焦點同時,我國環境監測及相關組織機構對其加以控制并著力研究十分重要。
一、持久性有機物主要分類介紹
自步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范疇內參與《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簽署的一百二十多個國家中,已經有不少國家對其污染造成的工業危害、生產工業負面影響等十分看重。為此,這一焦點問題不得不引起國內環境監測組織機構的高度重視。目前而言,在《公約》中先期已經列入到的POPs可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主要為:有機氮滅蟲劑,這一類主要典型POPs則有艾氏劑、狄試劑、滴滴涕、氯丹、毒殺芬等;第二類則是氯聯苯。由于其在工業應用中的化學性質穩定、帶有介電特性,所以常被廣泛應用為增塑劑或者潤滑油、劑等。第三類:二噁英類,將多氯代二苯并對二噁英( PCDDs)與多氯代二苯并呋( PCDFs)一起統稱為二噁英類,合記為PCDD /Fs。PCDD /Fs是化學產品的衍生物雜質和含氯廢物焚燒產生的次生污染物。
二、POPs在在我環境監測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不少重點省市區域及自然景觀開發建設區內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POPs污染,這種污染主要傾向于工業生產上的處理未能及時“消化”,導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能被科學處理,僅能靠時間完成自然“消化”。也就是說,不少相關監測數據中,POPs數據指標檢測都會超標。如,西安市曾調查過的21個飲水源采樣數據中顯示,其DDT檢出率為14.5%;太原市大氣顆粒含量監測出已經存在9種以上的PAHs,且平均濃度高達190ng/m3,其中帶有致癌性質的苯,濃度達到了74.8ng/m3,這遠高于目前國家大氣監管相關采樣數據技術標準規定的10ng/m3,即高出7倍左右;在國內東南海南區域一帶,海口呈現出的有機污染物總濃度也在成年遞增,這與美國環保署所發布的標準相差過大;此外,在國內蔬果、糧油、菜類市場中的農藥噴灑平均超標率也曾顯示為22.25%、18.82%、6.7%,所以國家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對環境監測工作而言,也大量涉及且難以有效治理。也就是說,種種跡象表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環境、人類飲食、生產貿易等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嚴重,需要迫切治理。
雖然,POPs在國家區域范疇內的危害數據體現呈逐年趨勢遞增,但我國POPs的環境監測及控制在近些年來也已經取得了一定業績成果,當然和發達國家始終持有一定標準,存在著監測設施、監管網絡布設落后、監管人員從業水平較低等不足問題。但不可否認,我國目前環境監測系統確實已經具備了對艾氏劑、狄試劑、氯丹、DDT、DDE、六氯苯等八種POPs的監管實力。在設備監管聯網結構中,國內也有著質譜聯用儀以及相色譜分析儀器,且這些儀器設備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的控制有機氯農藥指標的提高。但是,對于國內環保質監部門監管二噁英而言尚還不完善。
除此之外,除POPs區域內污染比較嚴重、以及國家環保質監部門所具備的能力外,國內污染監測工作站、實驗室等的工作任務也比較繁重,工作從業者壓力也很大,這與國內環境監測組織單位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員隊伍安排力量分散等有著主要關系。即是說,雖然POPs環境監管工作壓力及工作任務繁重,但種種根源性問題的存在也直接導致監管范疇覆蓋不夠;此外,監測運行經費始終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由于基層監管工作的開展需要技術手段、設備儀器等的強力支持,但我國POPs專用分析儀器、設施等上未能達到普及的程度,所以POPs監測實驗室監管、監測能力尚不能覆蓋到全國范疇內。
三、對策研究
(一)政府機關需加大投入
首先,POPs環境質監經費投入方向要定位準確,對二噁英的監測站點設立、網管結構拓撲等要著力建設。其次,培養專業重點人才需要財力投入,要盡一切能力培養、塑造專業工作者,以保證POPs環境監管的學術專攻實踐能力提高。再者,對于區域環境污染的監測調查組織活動開展,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制定長期、短期的POPs監測防治對策,以保證變故問題發生時可及時預警并解決問題。最后,對于其環境監管的設備、儀器開發,要全面落實,保持POPs處理防治同經濟建設保持同步,降低其負面危害及波及效應。
(二)構建完整監督管理技術操作方案
具備規范性、實用性、指導性于一體的POPs監督管理技術制度、方案構建非常有必要。其目的,是為了判定、鎖定高危污染源或污染物,同時在明確生產經營、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的各自職責。此外,對于相關監督管理技術制度的完善、更新、實踐,也需要借鑒國外其他成功國家的運營方案,從而才能完成國內相關法規條例、約束制度的良好對接,使POPs能夠逐步削減,真正做到POPs在制度上、實踐過程中、人們觀念上的有章可循與有法可依。
(三)強化技術手段
POPs的持續危害有目共睹,在技術操作、設備更新、污染處理等環節上,除了國家環境監管組織機構的努力著手研究外,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給予支持。為此,對于POPs操作處理工藝簡單、污染情節嚴重的小工廠等,需要積極引入先進設備,逐步改善生產處理工藝;在處理技術對接方面,環境監管組織單位也需要積極和國際相關組織單位加強合作與交流,爭取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同時也可和地方政府機關單位取得聯系,獲取政府鼎力支持與援助,從而才能把環境監測推向市場化,真正為解決好POPs的處理、操作提供有利技術條件等。
結 語:
POPs對環境建設、社會組織生產、以及人類健康等都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或重大危害。因此,環境監管組織單位及相關部門如何明確自身職責、引進先進設備設施、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以及與地方政府機關取得支持非常重要。也僅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相關環境監控工作,為其工作開展及順利進行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 金重陽,鄭玉峰,黃相國,李虹. 國內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現狀與對策建議[J]. 環境保護科學, 2009,(03) .
[2] 余剛,黃俊,張彭義.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倍受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J]. 環境保護, 2011,(04)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