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環境修復技術綜述
摘要:流域水環境的惡化使得其修復成為迫切的需要,我國修復技術也日漸成熟。流域水環境中河流 、湖泊水庫、
濕地和地下水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對該4 種水環境類型的修復技術分別進行了介紹,并簡要分析了每種水環
境類型較為有效的技術方法,以期能對我國水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和管理有所幫助。
關鍵詞:河流 湖泊水庫 濕地 地下水 修復技術
水在其自然邊界內循環和匯集,形成流域。水環境是流域內儲存、傳輸和提供水資源的水體,是水生生物生存與繁衍的空間, 也是各種污染物的最終歸宿[1]。根據水的地理位置,將流域中的水環境分為地表水環境和地下水環境。地表水環境指河流、湖泊、水庫、海洋、沼澤、冰川等以暴露在地面的水為主的水域; 地下水環境指泉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存在于包氣帶以下底層空隙的水域[1]。
自從二戰以來, 全球社會經濟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人類對水體的過度開發和利用,迅速改變了水體的理化性質, 引起了水質污染和水體地理環境的變化,嚴重損害了地球的水環境[2-3]。過去30 年來,為了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發切實可行的技術對受損水環境進行修復,成為了環境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4-14]。
所謂水環境修復,就是利用生態系統原理,采取各種技術手段,提高水體質量,修復生態系統結構,使流域生態系統實現整體協調、自我維持和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環[4-6]。水環境修復的對象不僅包括水體,還有水體相關的生物地理環境。而不同的水域形式,因其物理環境、化學環境以及生物環境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修復技術體系。河流、湖泊水庫、濕地和地下水是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水環境,本文將從這4 個方面,綜述其最新的水環境修復技術,為我國水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提供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402171346164240.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