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DPs的多級土壤滲濾系統處理受污染河水的試驗研究
摘要:針對受污染的流入滇池的河流河水,采用具有曝氣段和缺氧段的兩段式多級土壤滲濾(multi-soil-layering,MSL)系統,開展了在缺氧段添加非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多聚物(BDPs)材料PBS顆粒的強化脫氮除磷研究.結果表明,添加PBS碳源可有效解決傳統MSL系統因碳源不足而導致的脫氮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在河水污染較輕及較重兩種情況下,系統對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78%、85%,平均單位表面去除負荷分別為9.09g·m-2·d-1、24.55g·m-2·d-1;TP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92%、98%,平均單位表面去除負荷分別為0.76g·m-2·d-1、2.02g·m-2·d-1.此外,系統對COD的平均去除率可達到75%以上.
關鍵詞:多級土壤滲濾系統,BDPs,河道污水,脫氮,除磷
土壤由于具有良好的孔性、適中的導水性、良好的通氣性,并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和維持較高的土壤有機質水平,故有“天然污水過濾凈化工廠”之稱.多級土壤滲濾(Multisoillayeringsystem,MSL)系統是由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人工強化土壤滲濾系統,該系統克服了傳統土地處理系統占地面積大、處理負荷低、易堵塞、脫氮效果差等缺陷.MSL系統以其獨特的“磚砌”式內部空間結構,將系統分為混合模塊層(mixturelayers,ML)和滲濾層(permeablelayers,PL).通常情況下,PL層由沸石、珍珠巖、砂礫等粒徑較大的顆粒填料組成,填料間間隙較大,有很好的滲水性,同時復氧效果較好.ML層一般為人工選擇配比的土壤填料,厭氧條件好.因此,MSL系統也可以看作是由PL層填料形成的好氧區,ML填料形成的厭氧區組成,系統內部形成的微好氧-厭氧環境,使得系統具有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基于單段式MSL系統好氧-厭氧內部環境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曝氣段+非曝氣段的兩段式MSL系統,同時在ML層添加非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多聚物(BDPs)材料PBS顆粒作為碳源,針對受污染河水,開展模擬強化脫氮除磷效果研究,以期為多級土壤滲濾系統示范工程及改善河流水環境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403281023237063.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