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污泥處理技術
更新時間:2014-07-02 21:45
來源:
作者:
閱讀:1938
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大致分為市政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及工業污廢水產生污泥兩大類。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處理工藝有污泥濃縮、污泥厭氧好氧消化、污泥脫水、污泥干化;最終處置工藝有污泥的好氧堆肥、衛生填埋、焚燒。國家相關部門對污泥處理及處置出臺的相關規范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單獨焚燒用泥質》(CJT 290-2008);《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2007;《城鎮污水廠污泥處理技術規程》(CJJ131-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中也規定了污泥的處理及處理的相關技術參數。
工業污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要根據污水及污泥成分、性質及對環境的危害性具體進行處理處置。
污泥的處理原則為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在處理處置過程中應遵循這個基本原則。
污泥處理技術介紹
1.1污泥濃縮
污水處理廠和工業污廢水初次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在97%左右,生物處理二次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在99.5%左右,污泥體積很大,比重接近于水,首先應進行污泥濃縮處理,以減小污泥體積,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體積,減少投資。濃縮處理后污泥體積可減少一半,含水率降低98%左右。
污泥濃縮技術有污泥的重力濃縮、機械濃縮。重力濃縮有間歇式處理和連續式處理,小型污水處理采用間歇處理,大型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連續式污泥濃縮池。機械濃縮有離心濃縮技術、氣浮濃縮技術。
重力濃縮特點為運行成本較低,運行維護簡單。機械濃縮相反,運行維護要求較高,投資成本大。
1.2污泥厭氧消化
污泥經濃縮處理后需進行消化處理,使污泥穩定化、減少污泥中有機物含量。國家規定大型污水處理廠需配套污泥消化處理工藝。
污泥厭氧消化采用封閉式構筑物進行污泥處理,消化處理后產生可燃氣沼氣,可用于鍋爐燃料,電廠發電等。
1.3污泥的好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是在提供空氣或氧氣的條件下進行污泥穩定處理的工藝,相比較與污泥厭氧消化,主要特點是耗能大,不產生可利用的沼氣,非密閉條件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很少采用此項工藝。
1.4污泥脫水
經濃縮消化處理過的污泥含水率還在90%以上,不利用最終處置,應進行污泥的脫水處理,脫水后污泥含水率降為75%左右,為半固體狀態,方便運輸。
污泥脫水常采用機械脫水,采用設備有帶式壓濾機、板框(廂式)壓濾機及離心脫水機。帶式壓濾機特點是工作連續,產泥量大,適合水量較大的處理廠;板框壓濾機間歇工作,產量較小,適合水量較小的場合;離心脫水機投資成本較高,運行成本及維護相對于前兩種設備都較大,適用場合受到限制。一般污水處理廠采用的都是帶式壓濾機。
污泥自然干化處理為采用自然蒸發及滲透工藝進行脫水,一般考慮在有較大利用的土地地方使用,同時受到當地自然環境影響,使用場合較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