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預處理強化厭氧水解與產甲烷實驗研究
更新時間:2015-02-04 14:43
來源:環境工程學報
作者:
閱讀:2317
摘要:
污泥傳統厭氧消化因水解瓶頸而導致有機物轉化甲烷產率低下。選擇適當工況對污泥實施預處理可同時實現對污泥中木質纖維素破穩和污泥微生物細胞破壁,從而釋放出較多溶解性COD(SCOD),使有機物水解變得容易進行,最終導致甲烷產率大幅提高。本研究通過熱水解(T=150℃,t=30min)、超聲波(P=500W,t=2h)、堿解(pH=13,t=2h)和酸解(pH=2,t=2h)等4種預處理方式對原污泥實施最優工況預處理,分別獲得了50.9%、39.1%、31.0%和22.4%的COD溶出率。對預處理后污泥進行傳統條件下(SRT=20d)厭氧消化,分別獲得了53.6%、40%、26.8%和24%的甲烷產率(mL/gVSS)增量。同時,預處理后污泥中木質纖維素類物質降解率亦大大增加。縮短SRT(10d)會導致傳統厭氧消化甲烷產率急劇減少,但是,污泥預處理卻非常有利于甲烷產率的提高,因此可通過外在預處理方式來逾越內在厭氧水解的瓶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50204144303234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