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濁度水作為城市供水原水處理的技術工藝
作為南方城市供水主要水源的長江,因上游植被的破壞和城鎮排放的大量污水導致水質變得越來越差,正在逐漸變成籌第二條“黃河。隨著全球性氣候變化造成的水資源減少的趨勢和水源污染的加劇,水資源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變成一種緊缺的戰略資源。據資料統計,目前在中國670個城市中,有400個常年供水不足,150個嚴重缺水,因此,研究高濁度水的處理工藝,對于確保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濁度水是指濁度較高、有清晰沉降界面的含砂水體,其含砂量一般大于10kg/m3,它是在大氣降水后雨水或融化的冰雪水流對裸露土地沖刷,將泥土帶入水體而形成的,一般出現在水土保持較差或自然植被較薄弱的地區。
按照國家建設部頒發的高濁度水給水設計規范要求,工程設計應考慮城市供水保證率大于97%,利用高濁度水作為城市供水水源,應根據城市的供水規模、河流情況以及當地的經濟狀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水處理工藝。處理高濁度水的關鍵是解決泥沙問題以及因河床擺動大而引起的取水難問題,另外因降雨和干旱期集中還要解決河水斷流問題,因此在選擇高濁度處理工藝是應重點考慮取水和穩定供水問題。
取水工程設計
取水設計應確保河道安全和安全供水,在規劃設計以高濁度水為原水的供水工程時,選擇好的取水地點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取水地點需具備以下條件:(1)河水流量穩定,河水流量能滿足新建水廠的供水規模,不會對下游的河流生態造成重大影響。另外,除保證當前生活、生產需水,還要滿足遠期發展所需的水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