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生物濾混凝沉超濾工藝處理微污染源水
來源: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6996 更新時間:2010-12-31 16:44摘 要: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機物和氨氮為主,采用傳統工藝處理時其出水水質難以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將沸石作為生物濾池的填料,與混凝沉淀、超濾組合后用于處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結果表明:該組合工藝對氨氮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mg/L以下,去除率可達90%;對有機物也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mg/L左右,去除率約為60%,出水水質達到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該工藝對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濾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濾池、混凝沉淀及超濾均能去除COD,貢獻率分別為49.6%、30.9%、19.5%。
關鍵詞:微污染源水;超濾;沸石生物濾池;混凝沉淀;有機物;氨氮
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出臺與實施,如何使處理后的出水水質達到新的國家標準成為目前給水處理的熱點問題。微污染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機物、氨氮等,采用傳統工藝處理時出水水質難以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同時容易產生消毒副產物。膜技術被稱為“2l世紀的水處理技術”,通常用于飲用水凈化的是超濾膜[1-3] 。但超濾膜對溶解性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較差,因此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組合方法處理微污染地表水成為研究者的共識,如粉末活性炭/超濾組合工藝、常規/超濾組合工藝、超濾/組合填料濾池工藝等[3-8] 。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及離子交換性能,對氨氮具有選擇性吸附能力,同時沸石還具有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微孔結構,因而可成為一種優良的微生物載體。筆者將沸石作為生物濾池的填料,并與混凝沉淀、超濾組合用于處理微污染地表水,對其處理效果和各單元的運行參數進行了研究。
1 試驗裝置與方法
1.1 工藝流程
沸石生物濾池/混凝沉淀/超濾組合工藝的流程如圖1所示。
![]() |
圖1 工藝流程 |
微污染地表水經疊片過濾器進入下流式沸石生物濾池的頂部,出水從濾池底部流出,經混凝沉淀后由泵打人外壓式超濾膜組件,過濾后得到處理出水。生物濾池的填料為縉云斜發沸石,粒徑為2~3mm,底部設置穿孔曝氣管,氣水比為2。生物濾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0~60min。絮凝劑根據燒杯試驗結果選擇聚合氯化鋁,按6mg/L在線投加,在絮凝池停留2min后進入斜板沉淀池,沉淀30min后進入中間水池,再由泵打入到柱式超濾膜組件,超濾出水經消毒后進入清水池。超濾膜的材質為聚偏氟乙烯(PVDF),孔徑為0.03m。在運行過程中定期對超濾膜進行反洗和藥洗。
試驗中首先對生物濾池掛膜,接種污泥后逐漸增大進水流量,26d后啟動整體工藝,設置生物濾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30min,運行75d后,調整水力停留時間為15min。該裝置采用可移動式一體化設計,處理量為1~6L/h,可實現自動控制。
1.2 原水水質
原水取自北京郊區某河流,試驗期間的水質變化較大(見表1)。
![]() |
表1 原水水質 |
1.3 分析項目及方法
氨氮:水楊酸一次氯酸鹽光度法;COD:酸性高錳酸鉀法;UV:紫外分光光度法;pH:便攜式酸度計;濁度:濁度儀;溫度:普通水銀溫度計。
2 結果與討論
閱讀全文請下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