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推動全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
【谷騰環保網訊】記者近日從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全市圍繞工業固廢、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及危險廢物風險防控,重點推進三大領域工作,通過體系優化、設施建設與模式創新,構建起全方位固體廢物治理體系。
“讓‘扔垃圾’和‘賣廢品’協同發力,才能最大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芹向記者介紹,重慶市正通過優化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破解資源回收與垃圾處置“各自為政”難題。目前,重慶市已建立完善“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網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兩網融合”,從源頭避免可回收物“混投混運”,讓垃圾中的“寶貝”真正實現資源化利用。
設施建設是垃圾高效處置的基礎支撐。據統計,重慶市目前已建成投用78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達3.64萬噸/日,可充分保障全市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有效避免垃圾積壓帶來的環境風險。值得期待的是,預計今年底,重慶市全域將實現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徹底告別傳統填埋模式。
針對危險廢物處置難題,重慶市通過“擴能+便民+資源化”三重舉措,全面提升危險廢物管理水平。在處置能力建設上,重慶加快危險廢物處置場新建、擴建步伐,目前全市危廢利用處置能力較2020年增長1倍以上,總體可滿足經濟發展與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需求,為危險廢物“應收盡收、應處盡處”提供保障。
為破解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處理“合同門檻高、運輸費用高、專業要求高”的“三高”難題,重慶市開展全國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綜合收集試點。截至目前,試點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已從2016年的212家增至1.6萬余家,大幅降低了小微企業危廢處理成本與合規風險。同時,重慶市推出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政策,鼓勵企業對有價值的危險廢物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幫助企業將環境“包袱”轉變為發展“財富”。
“‘無廢城市’不是城市不產生廢棄物,而是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核心,推動城市發展模式轉型。”劉芹表示,作為全國率先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地區,重慶市在模式創新上不斷突破:首個開展跨省域“無廢城市”共建,首創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將特定類別危廢及對應處置單位納入名單,名單內危廢跨省轉移無需地市審批,由兩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直接審批,大幅縮短審批時間,提升跨區域危廢處置效率。為推動“無廢”理念深入人心,重慶市還大力培育“無廢城市”細胞,目前已建成3800余個覆蓋多領域的細胞單位,包括“無廢工廠”“無廢醫院”“無廢學校”等,通過動員社會單位參與固體廢物治理,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