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水回用現狀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但是我國的水資源狀況不容樂觀。首先,中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國黃淮海及內陸河流域有11個省、區、市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確定的1750立方米用水緊張線。其次,近些年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大量的工業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給水體帶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從太湖到滇池,從松花江、黃河到長江、珠江,水質逐年惡化。惡化的水質危及工業生產和人們的健康,增加了整個社會獲取水資源的成本。目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三,我國水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較低。2001年,我國每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為90立方米左右,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52%,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懸殊。
今后經濟及人口的增長勢必使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據有關研究報告,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達到16億高峰時,全國總取水量有可能接近可用水資源量的極限。為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 為此,國家 在“十五”規劃中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以控制水污染和用水量的增長。其中包括三大類:
1.采用清潔生產的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例如高純水制備中采用反滲透、EDI等膜分離技術代替離子交換技術,可以消除酸堿廢水的排放;
2.采用低耗水的工藝,減少新鮮水的用量。例如火力發電廠使用空冷技術、干除灰代替水力除灰等;
3.廢水回用。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經過深度處理后,重復使用,甚至實現零排放。這實際上是將污水作為一種新的水源加以充分利用,即減少了新鮮水的利用,又降低了廢水的排放量。
其中,實現廢水回用或者零排放,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去除污水/廢水中的各種雜質或者污染物,使凈化后的水滿足各種工業或者生活用水的水質要求。因此,工程設計時不僅僅要考慮工業或者生活廢水實現達標排放,今后越來越多的時候還要考慮將這些廢水進一步深度處理,循環使用。為了節約水資源,政府正在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水價調控、排污權交易等,這些都將通過經濟的杠桿,促進廢水處理技術和市場的迅速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