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國家標準在黃河COD監測中的探討
1泥沙與COD監測結果的關系
現行國標實施之前,黃河COD的測定主要采用3種方法:
①采集原狀渾水,加硫酸保存(使pH<2),在實驗室內取上清液測定;
②采集原狀渾水,加硫酸保存(使pH<2),在實驗室內取渾水測定;
③原狀渾水離心后,取清水加酸保存后測定。
第一種方法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HZB1-1999)規定的水質取樣方法,主要在現場水質監測中使用,后兩種方法則主要在實驗研究中使用。
由表1可知,原狀渾水加酸后,無論取用渾水還是上層清液測定時,泥沙對COD的測定結果影響都很大,尤其是采用渾水監測時,其COD監測結果直接受控于泥沙含量,與泥沙含量呈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可達0.99以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泥沙中含有較豐富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在COD監測方法規定的高溫、強酸和強氧化劑條件下可以被氧化,以此測定水體中的COD值,其實質是水體中外來耗氧有機物和泥沙本底中有機質被氧化的耗氧總和。但實際研究證明,泥沙中的有機質在自然狀況下較難被氧化,因此這兩種測定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黃河水體的污染程度,不能客觀地反映黃河水體受污染狀況。
采用第三種方法測定黃河水體的COD時,雖然避免了泥沙中有機質對水體COD分析結果的影響,但是卻往往存在測定結果偏低的問題。原因是泥沙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當水體中耗氧有機物含量較大時,泥沙將吸附一定量的耗氧有機物;在條件適合時,這些有機物還可以從泥沙相解吸進入水相中,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在進行COD監測時應考慮泥沙所吸附污染物的影響。第三種方法采用離心后測定COD,其監測結果不包含泥沙所吸附的COD,致使測定結果偏小,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黃河水體受耗氧有機物污染的情況。另外,該方法離心所需的條件目前在黃河野外采樣中并不具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三)現行國家標準在黃河COD監測中的適用性分析.caj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