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桃種李種春風——環境集團工會主席章莉的綠色環境夢
![]() |
章莉(左)和職工在一起。
![]() |
章莉(中)和職工們交流。
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章莉,1993年8月大學畢業,爾后進入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工作至今,不但工作認真負責,為人也很坦誠。
她說自己剛上班那會兒,感覺就是四個字:不好意思。
“別人問,你是哪里上班的,你是做什么的?我都含糊地說,干環保工作的。當時,我在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從事設備維護,但總是說不出口。”
在天子嶺上班20多年了,她經常開玩笑地說:青春都埋在垃圾堆里了。但就是這樣一天一天干下來,她也越來越為這份事業感到驕傲。
章莉說,原因只有一個:這里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綠色環境之夢。
做這個行業是在做善事
杭州市環境集團主要承擔杭州市垃圾前端收集和運輸、生態填埋、焚燒處置、沼氣發電、污水處理和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等。
至今,已為數百萬杭州市民服務23年,累計處置生活垃圾達1300多萬噸。
“環境集團有員工上千人,在這里工作的,有學識淵博的博士生、碩士生,也有目不識丁的普通員工,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城市,平時工作的時間、地點也不一樣。”
章莉說,當工會主席這些年,凝聚團隊的秘籍之一,就是打造“善文化”品牌。做垃圾處理這個行業是情,是在做善事,在做積德的事。“腳踏垃圾、心懷天下、善小為之、夢想無疆”是對環境員工的一種描述。
“像前端垃圾收集、運輸,線路安排、作業要求等安排都有具體的標準,為了讓垃圾不落地,垃圾不暴露,收垃圾還要用毯子。我們的工作,只有認真對待每個細節,整個社會才會更加尊重、重視這個職業。”
我們常跟基層集運員說,“你在工作中隨意吐痰,讓外地游客看到了,那么代表的就是杭州的形象,如果讓外國游客看到了,代表的就是中國的形象。”
她充分發揮工會的組織優勢,提升員工們的職業自豪感。她說,環衛工作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垃圾的事看似很小,其實很大,如果垃圾不處理好,美麗杭州、美麗中國將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每年辦十件實事
“家文化”,是環境集團工會工作的另一個關鍵詞。
“在我的成長中,導師張金城高級工程師傳授給我很多本領,這里面不光有技術技能知識,更有做人的道理。在環境集團,這樣的師徒組合有很多,這兩年,我們通過‘導師帶徒’的方式,通過這樣的傳幫帶,讓我們的新員工更快更好地融入環境大家庭中。”
從2010年開始,環境集團每年都會為員工辦實事,解決員工工作、生活中的難題。這包括,在醫保方面,建立健全補充醫療管理制度,為工作滿一年的合同制員工繳納補充醫療保險。
與其他崗位相比,環衛一線員工在工作中容易患皮膚病。工會就邀請了市三醫院的專家,定期到天子嶺坐診。員工問診、看病后,可以直接在園區刷卡結賬拿藥,免去了跑醫院的麻煩。
每年到了“六一”兒童節,工會都會給留守員工子女郵寄禮物,組織優秀員工子女開展親子游活動,讓員工子女了解他們的父母為城市所做的貢獻。
一線員工工作范圍點多面廣,針對如廁難、休息難的問題,安排休息點,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和勞動保護條件。
積極爭取政策,為公司187戶新杭州人申請環衛專項公租房,提高員工的職業歸屬感和自豪感。
去年,工會還建立“錢大姐熱線”,開通專用電話、固定人員接聽、限期辦理回復,為員工提供咨詢、答疑、解惑、幫扶等實際困難。
“有的事情或許很小,但是工會要讓員工知道,工會是你們的家。工會有責任讓這里的每名員工有一種歸屬感。同時創造平臺,讓每個員工都有出彩的機會”章莉說。
播種綠色種子
這些年,天子嶺名聲響當當。
“跟著垃圾去旅游”,成為國內首條生活垃圾處理“集、疏、運、埋、復、用、觀”全過程市民生態游體驗線。
市民觀摩清潔直運車作業、進入天子嶺生態公園體驗垃圾分類,參觀垃圾場上生態公園,沼氣發電廠、運營調度服務等。在旅游體驗中,感受垃圾從產生到處理再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了解垃圾分類和減量的好處,增強垃圾分類減量的意識。
“播種綠色種子,環境集團的‘綠文化’,還有許多有意思的形式。”
章莉經常向朋友發出邀請:來我們園區看看吧,環境集團的員工心靈手巧,他們用垃圾廢棄物制作的工藝品,非常有創意。我們還有一線環衛員工組成的“環境之友”合唱團,他們是環境集團的綠色金名片。
章莉在工作中注重細節。通過成立由全國勞模繆文根、全國人大代表陳臘英組成的勞模工作室,環境集團工會推出一批有責任、有擔當的勞動先進,帶動了團隊中的每個人。
她相信故事才是傳家寶,出版發行《種桃種李種春風》,記錄2010年9月以來,天子嶺發生大事件、小人物的感人故事,見微知著,通過故事的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人“真、善、美、綠”的情懷。
組織工會小組拍攝微電影。員工自編自導自演,拍攝了《戒指》、《美麗天子嶺的守護者》等微電影,表現員工工作生活中真實故事。
近期,集團工會還組織了員工捐贈的文化物品展,這些捐贈品中,有記錄爺爺奶奶愛情故事的民國青銅鉗子,有記錄父母辛勤耕作的打稻機和蓑衣,有記錄單位成立并召開一屆一次職代會的搪瓷杯,有員工結婚時用的蠟燭臺,有解放初期使用的倒馬桶證……一件件老物件,見證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記錄了社會變遷,以及環境員工無數家庭的傳家故事,寄托著環境員工愛企業、愛崗位、愛社會的真摯之情,更凝聚著環境員工倡導資源可回收、可利用、可循環的拳拳之心,是環境員工小善大愛的最好見證。
綠色環境夢,就是要讓獨特的鄉土文化種進天子嶺,讓豐富的歷史文化種進天子嶺,讓綠色循環文化種進天子嶺,讓和諧生態文化種進天子嶺,從而為這個城市,打造一條暢通城市出口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