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污染企業搬走還要等多久?
今年春天以來,家住北京市通州區六環路周邊的居民們終于敢開窗戶睡覺了。而之前的7年間,周圍小區住戶在入睡前,都要仔細檢查每扇窗戶是否關嚴,以防被半夜化工廠偷排的氣味熏醒。
“好久沒有聞到酸酸的怪味了,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治理終于動真格、有效果了。可是,這片化工區要是能搬走,那就更好了。”小區的張大媽說著,難掩內心的喜悅。
企業異味擾民,誰之過?
荒無人煙的工廠成了地產開發商爭奪的焦點,也將人們逐步推向了化工廠警戒區
1997年~2010年,北京市通州區工業經歷了大發展。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有較大比重,主要分布在永樂店鎮、張家灣鎮、漷縣鎮等地。
隨著城市擴張,當年的農村郊區成為一片建筑工地。自2008年起,金隅7090、加州小鎮、華遠銘悅、華業東方玫瑰等10余個居民小區相繼建成,工廠和住戶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
“去年10月的一個凌晨,我被一股濃烈刺激的化工味道嗆醒,那個濃烈勁兒無法形容。我趕緊打開空氣凈化器,然后撥打熱線投訴。”住在當地的劉麗向記者比劃著說,后來樓下開始嘈雜起來,110和119都來了。居民以天然氣管道泄漏為由,把公安和消防都叫來了。
老北京拆遷戶——陳宇,自從入住北京市第四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金隅7090以來,他便和“毒氣”較上了勁:除了工作外,這7年來最忙碌的事情就是撥打12369(環保熱線)和12345(市長熱線),投訴政府不作為,甚至給總理信箱寫信。“霧霾天和夜間,無良化工廠便更加猖獗,混水摸魚加倍排放。有的住戶為防止晚上被嗆醒,就干脆戴著口罩睡覺。”
當地環境監察人員經過多次排查,初步判斷異味來自丙烯酸及酯類。
建于上世紀70年代(2002年并入中石化)的東方化工廠就是此類產品的主要廠家(占地1800畝),曾引進我國第一套丙烯酸及其酯類裝置設備,結束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自1993年起,東方化工廠先后與美國、法國合資,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丙烯酸樹脂工廠——東方羅門哈斯有限公司和先進的表面活性劑工廠——東方羅地亞化工有限公司。
“剛建廠時,周邊還荒無人煙。但隨著通州城市建設的加快,過去的水泥廠、磚廠、玻璃鋼廠或倒閉或搬遷,騰出的土地成了住宅開發商爭奪的焦點,而這種爭奪也將人們逐步推向化工廠的警戒區。現在,離東方化工廠最近的住宅,直線距離不超過一公里。”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工廠有3套化工生產裝置,每套裝置在設計上都充分考慮環境治理的要求,對有機廢氣均有相應的處理設施,不會直排大量有害氣體。而周邊私營工廠從運營成本考慮,不用環保設施或設施不穩定運行。”東方化工廠環保科邱工介紹說。
一些NGO的調查表明,周邊除了東方化工廠外,一公里范圍內還有其他私營化工廠(互益化工廠、東方永宇等)、北京世藝印刷有限公司、海傳光盤廠、碧水污水處理廠、通州垃圾處理站等10余家企業。按照金隅7090項目負責人楊洋的話說,這片居住區被一整片工業區包圍著。
多年投訴無果,咋回事?
環保部門缺手段、缺設備、缺人手。企業不怕環境監察、不怕行政處罰、不怕損害公共利益
“目前,居民區周邊涉及丙烯酸及酯類物質的企業11家,但都有污染物處理設施,檢查時也都正常使用,沒發現違規問題。”前來檢查的環保部門負責人坦言,由于對企業沒有在線監測,在沒有檢查的時候,企業為節省運行成本,存在直排污染物的可能。
據了解,目前北京范圍內的一些國控重點污染源能夠實現在線監測,并與市環保局聯網,而區環保部門還沒有排查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設備。
“我們也靠鼻子找異味源頭。但區環境監察隊員有限,總共才16個人,全區面積907平方公里,有工業企業近2000家,真的管不過來。”面對居民井噴式的投訴,區環保局監察服務中心的一名副主任大倒苦水。
當地居民的大量投訴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不同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多次實地檢查。
2011年6月,時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的杜少中聯合市政市容委等部門負責人,半夜11點現場摸排,約談當地企業代表。其中,杜少中的一句“再不行就停產整頓”的表態,引來當地居民的一片掌聲。
但當地污染并沒有因為幾次檢查而發生改觀。
“由于以前環保門檻較低,大量污染企業入駐。但它們都是工商、稅務部門合法注冊的企業,即使環保部門責令停產整頓,但企業是否停產,我們沒有強力手段來保障,很多處罰往往停留在‘紙上’。能夠得到落實的幾萬元、幾十萬元的處罰,對于資產幾十億元的國有企業,甚至資產幾億元的私營化工,是不痛不癢的。”通州區環保局副局長徐曉云說。
對于環保部門和污染企業之間的博弈,杜少中稱,“它(污染企業)覺得檢查能蹭就蹭過去,蹭不過去再說。就是蹭不過去,受的處罰也不重,那干脆蹭一下,能蹭過去就占了便宜,蹭不過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專家指出,發達國家對違法企業的追究更偏向于對人的處理,我國對環境違法的追究則往往更偏重于企業本身。盡管《刑法》設立了污染環境罪,但由于需要“嚴重污染環境”等構成要件,加之執法部門失之于軟,在司法實踐中很少有人因此被追究刑事責任。因此,污染企業不怕環境監察、不怕行政處罰、不怕損害公共利益。
搬遷才能根治,啥時搬?
反映強烈的化工企業未納入擬退出企業目錄,居民希望有個明確的說法
“新環保法賦予我們對環境違法企業設備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隊伍從昔日的環境監管軟,正向硬執法轉變。”徐曉云說,此外,《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首次提出使違法成本高于獲利的原則,取消罰款上限100萬元,發揮了很大震懾作用。
據介紹,針對矛盾熱點,通州區環保局6名局領導分組帶隊,會同區安監局、區經信委、鄉鎮等有關部門,出動執法車輛525臺次、人員逾1000余人次,采取檢查、巡查、夜間突擊抽查等方式,對東方化工廠及周邊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同時,各鄉鎮初步建立起污染源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經排查,因非甲烷總烴排放超標,東方亞克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德成工貿有限公司被高限處罰。東方羅門哈斯有限公司被要求限期改造,達到減排VOC85%以上的要求。因排放不達標,立案查處了北京東方華宇,并要求3個月內限期整改。
目前,面對高壓態勢,北京互益化工廠已主動停產遷出,在河北省滄州市建設的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產。而北京佳樂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永宏恒昌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聯友發氣體有限公司等5家化工廠已列入2015年退出計劃,并進入準備實施階段。
“作為通州區首個進駐滄州臨港開發區的化工企業,搬遷非常順利,從項目投建到新廠區投用,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企業只需提供所需材料,由開發區負責企業跑辦手續,直到項目建成投產。”北京互益化工廠董事長董志杰介紹說。
此外,另兩家產生異味的工廠也被要求限期整改。北京世藝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的5臺機器加裝了凈化裝置,所用原料全部改為低揮發性油墨。碧水污水處理廠投資10億元進行了改建,預計2016年完成。屆時,曝氣池采用地下全封閉,出氣可達一級標準。
徐曉云認為,要徹底根治化工異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化工廠存儲罐的呼吸閥,到達一定壓力后,出于安全原因,會自動排空減壓。二是夜間途經東六環輔路和京津高速的儲罐車,在卸完化工產品(原料)后,會開放罐槽閥門散味。夜間蹲守發現,短短幾小時,過境的此類大車數量達350輛之多。未來,化工搬遷可能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今后,因缺少監測設備,企業偷排現象將畫上句號。徐曉云介紹說,今年,區財政加大了環保投入,經費突破4000萬元。爭取年底在重點污染企業全部安裝VOC在線監控設施。但人員不夠仍是執法面臨的難題,難以做到全面排查和監管。
據悉,幾年來,通州區環境監察隊員人員才增加了兩名,達到目前的18人。相較安監部門,其在行政村里都設有安全員,而環保部門的分支機構僅設到區縣級,環保隊伍亟須加強。
作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以及京津冀一體化的橋頭堡,通州區要求,將實施嚴于國家和北京市標準的企業退出指導目錄,加快退出建材、化工、鑄造等行業的污染企業。到2016年底,至少退出157家。
但居民反映強烈的化工企業尚未納入今年擬退出的60多家污染企業名單。這些化工企業何時退出?是否有時間表?尚不明確。
“東方化工廠搬遷勢在必行,不管是不是在退出指導目錄中。其所處位置,以及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都已不適合當地的發展。”通州區區長岳鵬日前表示,東方化工廠搬遷后,附近依附于它的小化工廠也將會退出。如果企業對外遷選址有需求,政府可“牽線搭橋”。搬遷后,此區域的國際組織聚集區建設也會隨之啟動。
但是針對當地政府負責人的表態,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當地居民并不滿意。
“北京一套房子得花幾代人的積蓄,我們購買的南北通透房子,一直不敢開窗,這些年都白瞎了。我們希望有準確的企業退出時間表。”陳宇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如君認為,化學工業的園區化發展是世界通用的模式。早在2008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就出臺文件,規定化工項目要進園區發展。但早期分散布局的化工項目經過幾十年發展,早變成了巨無霸,搬遷成本非常高昂。
為鼓勵搬遷,國家安監總局要求,化工企業搬遷任務重的地區要研究制定化工企業搬遷政策,對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區的化工企業搬遷給予政策扶持。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王燦發建議,工業區要規劃為居住區,企業就要盡快搬遷,否則不應引進住宅。居民住宅附近的污染企業應加速退出,污染企業的退出速度應快于城鎮化建設速度、快于市民遷徙的速度,以保證居民的基本健康權。參照國外經驗,晚搬不如早搬,置換出的土地進行商業開發,能夠很大程度上沖抵搬遷帶來的成本。
相關鏈接
近年來化工企業搬遷案例
12014年3月,北京市豐臺區的凌云化工啟動搬遷(碳酸氫鈉生產時,需燃煤制蒸汽,每年燒掉6000噸原煤,污染較重),成為“首家央企外遷”。搬遷到河北邯鄲武安工業區后,將充分利用新興鑄管公司的廢氣和余熱,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產能也從兩萬噸提升到6萬噸。
2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制堿廠,開創了中國化學工業先河,曾位于濱海新區核心區,2005年搬遷至渤海化工園區。為紀念其在中國化工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的規劃,老廠區保留一套設備和一間廠房供游覽參觀,其他地塊將成為于家堡金融區的一部分。
32005年,石家莊市政府規劃建設了石家莊循環化工園,成為石家莊城區化企搬遷的重要承接地。目前,曾位于石家莊市區的晉煤金石化肥、河北威遠生物化工、石家莊焦化廠、河北東華化工集團等企業都搬遷至園區。
4硚口區古田化工區曾是武漢市老化工基地,聚集了99家化工企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田化工區逐步演變為化工、商住混合區,化工污染已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城市發展。經過9年努力,截至今年3月,硚口區內所有化工企業全部搬遷完畢。
5高橋石化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毗鄰黃浦江,是中石化旗下重要的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曾發生多起泄漏、火災等事故。根據中石化與上海市達成的協議,中石化將斥資600億元,在上海化工園區新建一座煉化企業,總煉油產能達2000萬噸/年、乙烯年產能達100萬噸。新產能投產后,將完成對原有裝置的拆遷。
6南京市日前出臺了《四大片區工業布局調整三年(2015年~2017年)行動計劃》。今年,金陵石化烷基苯廠、佳和日化、江蘇金桐和金桐石化4家重點企業將完成搬遷選址。四大片區將不再批準新(擴)建工業項目和貨運碼頭,禁止供應工業用地。按照計劃,3年內,四大片區以總部經濟、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將初步形成。
7自2009年起,山東省青島老城區企業搬遷的重心開始向影響城區居住環境、存在安全和環保隱患的化工類企業轉移。青島海晶化工、青島堿業、雙桃精細化工、海洋化工、東岳泡花堿等都列入了搬遷計劃,騰出的土地將成為一片片新崛起的現代化居住社區。
82012年,“75歲”的沈陽化工啟動了整體搬遷改造,新建項目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學工業園區內,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老化工區騰出的地塊被萬科地產競拍,未來將用于開發高端住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