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治污設施助力環境改善
作為服務小微企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環保管家”、江蘇“綠島”等建設項目近年來如雨后春筍,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同促進作用愈加凸顯,實現了污染物“點”上產生到“面”上治理,變“私人門診”為“集體會診”。歸納起來,有三方面積極意義。
其一,促進產業結構高效能優化。堅持以集約高效的投入收獲最好的產出,通過市場化運作,倒逼淘汰落后產能;堅持以綠色轉型為導向,調整優化工業、農業、服務行業產業布局;堅持以綠色生產方式為指引,日漸彰顯高質量環境基礎設施的“虹吸效應”,協調解決區域性、結構性污染問題。
其二,推進環境問題高質量整改。特色行業尤其是服務行業的信訪投訴往往成為環境治理的難點,也容易造成治反復、反復治的惡性循環。通過在特定區域建設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有利于整合人員力量,統一進行運行、管理、維護,也有利于治污設施建設的銜接性、運行管理的整體性和監督考核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形成長效監管機制,保障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
其三,有效推動環保產業高水平發展。污染企業在選擇治污工藝時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成本與成效兩難等困境。面對一些復雜工藝,好用的招都用了,越往前走難度越大,邊際效應遞減越發明顯。而建設“綠島”等共享治污設施的主要優勢就在于設施共建降成本,資源共享補短板,提升治污設施對于小微企業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此外,通過“綠島”建設集群,充分發揮其功能互補優勢,有助于帶動產業集群的擴大與發展,推進環保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共享治污設施為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了有抓手、可發力的具體舉措。為切實發揮實效,在下一步推行過程中,以下幾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堅持需求導向。深入開展調研,對已建治污設施的建設運行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全面梳理其處理負荷、污染物收集范圍、存在問題等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化系統管理檔案,高起點規劃,為高效運維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分析掌握治污設施建設運行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在詳細掌握治污設施和治污能力分布情況的同時,及時總結運維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全面摸排治污空白區域、涉及單位及排污量等,實現問題充分排查、建設過程科學規范、后續運行嚴謹精準。
堅持目標導向。對已建治污設施查漏補缺,進一步提升治污設施普及率,盤活存量。著力推進治污不完善區域能力建設,促進空間合理布局管控,做強增量。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嚴格落實施工質量終身負責制,給予工程項目技術指導、核查驗收及治污效果績效評價等,提高設施運行質量。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