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谷騰環保網訊】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親自部署“千萬工程”,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2024年初,生態環境部與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提出了接地氣、可操作的實踐路徑。
強調因地制宜,讓治理更高效。工作指南提出,充分結合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根據黑臭水體成因和水體類型施策,精準治污。結合當地實際,選擇更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治理模式。干旱缺水且具備環境消納能力的村莊,與農村庭院經濟等結合,就近就地資源化處理;人口集中的村莊,統籌水質水量,因地制宜選擇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等自然處理技術,確保運維成本與當地經濟可承受能力相適應。
明確定義標準,讓監管更有力。工作指南在黑臭水體的水質、面積、位置上給出了明確定義,并且結合農村工作實際,提出優先以感官判斷判定水體黑臭,將水質監測作為“選修”內容,降低操作門檻,便利基層監管。將水體不黑不臭、無大量垃圾亂堆濫放、無污水直排等作為驗收的主要內容,驗收標準更直觀。
強化群眾參與,讓人民更滿意。在黑臭水體判定上,工作指南提出,對感官判斷存在爭議的水體,征求周邊居民意見,大多數居民認為黑臭的,判定為黑臭水體。農業灌溉溝渠一般不認定為黑臭水體,但村民反映強烈的除外。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提出如需對村莊邊溝進行封閉式改造,應確保周邊居民可以接受。在成效評估上,將村民委員會及水體周邊大多數居民認可治理成效作為驗收標準之一。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著眼群眾利益,務求工作實效,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實踐路徑。有序落實工作指南要求,將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北督察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