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機制電價競價結果“刷新底線”,透露了哪些信號?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山東省機制電價競價結果出來了,可以說“刷新底線”——風電入選均價0.319元/千瓦時,光伏中標價格僅為0.225元/千瓦時。光伏中標價較山東省煤電基準價為0.3949元/千瓦時低43%。
這是全國首個新能源機制電價競價結果,值得關注,有可能對后續其他省份的競價產生一定影響。
地方探索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規定動作”。截至目前,新疆、上海、山東、河北、寧夏等9個省(區、直轄市)已明確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尤其是近兩月,地方動作頻頻。
這些舉措的源頭是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以下簡稱136號文),明確提出,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要求各地在2025年底前出臺并實施具體方案。這成為今年新能源行業最具標志性的政策文件之一。
而山東在全國率先落地機制電價競價引起業內強烈關注。這不僅是因為“靴子落了地”,還因為其倒逼市場尤其是投資者思考“往何處去”的問題,其折射的光伏行業發展面臨的供需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競價:光伏企業走出“保護傘”,獨自經風雨
8月8日,山東發改委發布關于2025年新能源機制電價競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魯發改價格〔2025〕578號)。競價主體為2025年6月1日—12月31日投產(全容量并網)的風電、光伏項目,分風電、光伏兩個項目組分別組織競價、出清。機制電量總規模為94.67億千瓦時(按全年計算),其中,風電為81.73億千瓦時,光伏為12.94億千瓦時。
光伏機制電量僅占總機制電量的13.67%。這種分配比例顯示出明顯的政策引導性,背后是山東省能源結構的調整方向。
今年4月,《山東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納行動方案》印發,明確“大力推進”風電規模化開發,“合理有序”發展光伏,積極優化光伏、風電總裝機比例。到今年底,全省光伏、風電總裝機比例由目前的3.2:1優化到2.6:1,更好發揮風光互補特性,有效緩解光伏發電出力“午間高峰、夜間低谷”問題。
“大力推進”和“合理有序”,用詞上有明顯差異。因此,想要投資山東光伏行業的投資者們務必要想清楚,腳步可以緩緩了。
這背后是近年來光伏行業發展的兩個特點。一是供給端“大步快跑”。截至今年8月底,山東省風光新能源裝機總量達1.19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7.80%,其中光伏裝機9145萬千,瓦居全國第一。
不僅山東省如此。全國的數據也能說明問題。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5億千瓦,同比增長18.7%。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0億千瓦,同比增長54.2%;風電裝機容量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7%。
山東省想要調整能源結構的決心還反映了第二個特點,也是光伏發電的“痛點”問題,即發電量不穩定,與需求不完全匹配。度夏期間,山東電網光伏出力常態化突破5000萬千瓦,而在晚間負荷高峰時段,光伏出力幾乎為零。而風電可24小時發電,更能助力電網平衡。
因此,0.225元/千瓦時的光伏中標價里,藏著山東省的能源布局思路,即引導資本更多投向風電領域,推動能源結構向“風、光、儲多元協同”優化。“價格”成了破解難題、引導趨勢的重要工具。
消納壓力顯現:“發得出”不夠,還得“用得掉”
“規模領先”好聽,但需要考慮兩方面問題。往小了說,企業是務實的,發出來的電如果賣不出去,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不愿面對的。往大了說,只有在終端消納了才意味著電量數據轉化為真正的綠色低碳實踐,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我國的清潔能源消納現狀距離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認為,我國能源電力轉型將實現“70、80、90”目標,即預計到2060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7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超80%,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將達到90%,清潔電力將成為能源消費的主體。
然而業內一位專家介紹,截至2024年,我國能源系統電氣化率約為28%,能源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8.3%,能源中清潔能源占比為28.6%。
可見,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是當前的重要課題。在解題過程中,解決高耗能行業的清潔能源替代問題成為破題關鍵。
國家層面已有動作。以兩份重磅文件為例。
一是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和重點用能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通知》在電解鋁行業基礎上,2025年增設鋼鐵、水泥、多晶硅行業和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電解鋁、鋼鐵、水泥、多晶硅行業2025年要求綠電使用比例為25.2%—70%,數據中心則均為80%。
值得關注的是,電解鋁企業成為2025年唯一強制考核對象。硬性“KPI”的設置顯示了國家的決心。
電解鋁行業就像工業領域里的“電老虎”,其電解工藝決定需要持續通入強大直流電,導致用電量大,電力成本占其總生產成本的比重較高。為降低用能成本,不少電解鋁企業都擁有自備電廠,而這些電廠不少是生產煤電。
因此,如果高耗能企業的用能來自電網,則當地需要抓緊布局綠電消費;如果這些企業擁有火電自備電廠,要加大清潔能源替代力度,形成綠色自備電廠。
二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不久前發布的《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探索創新新能源生產和消費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政策為我國工商業綠色能源消費打開了創新之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