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干流(聊城段)連續4年保持Ⅱ類水質
【谷騰環保網訊】“國控斷面水質良好,穩定達標!”清晨的徒駭河畔,一位水質監測員熟練地操作著儀器設備,查看實時監測數據。這樣的日常,是山東省聊城市持續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水環境質量蝶變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聊城市錨定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目標,以精細化管理破解水環境治理難題,實現從“后進”到“中上游”的歷史性轉變。全市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從2019年全省“倒三”躍升至中上游;2024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80%,優于考核目標40個百分點,省控以上斷面連續4年消除Ⅴ類及以下水體,黃河干流(聊城段)連續4年保持Ⅱ類水質,南水北調(聊城段)水質穩定優良,入海河流總氮濃度顯著改善。
織密“地面防線”,一線攻堅破解污染難題
把簡單的巡河工作做扎實,就是水環境監管的“壓艙石”。聊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聚焦重點考核斷面,建立“市縣聯動、網格覆蓋、常態巡查”機制,推動污染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
市級組建專門巡查隊伍進行不定期巡查,對突出問題跟蹤督辦;縣級整合執法、監測及環境網格員力量,全員下沉河湖一線定期巡查,同步開展溯源調查;針對夜間、雨天、節假日等特殊時段,市縣兩級強化巡河檢查,精準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2024年,聊城市累計開展巡河檢查4000余人(次),獲取監測數據2.1萬余個,下發督辦函38個。隨著常態化巡查落地,全市河湖沿線污染隱患逐年減少,問題數量較2020年下降68%,為水環境質量提升筑牢基礎。
科技賦能,水環境監管邁向“技防”時代
“以前靠人跑,現在靠‘空天地’聯動,監管更精準、響應更快速。”聊城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以科技賦能智慧監管,推動水環境監管模式迭代升級。
依托省級專項資金,聊城市實施水環境預報預警監控、重點流域精細化管理等項目,聯合生態環境部規劃院、山東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引入專家團隊駐場幫扶指導,整合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無人船航測、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等“空天地”技術手段,構建一體化監管體系,形成“污染溯源—問題診斷—應急響應”閉環機制。
“運用無人船排查監測,實現水質實時監測、暗管(口)實時顯現,將原來兩到三天的工作量縮短至一天,大大提高了問題發現和解決的效率。”山東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相關技術負責人說。
“十四五”以來,聊城市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改善幅度達34.7%,科技賦能的“智慧效應”持續凸顯。
部門合力擰成“一股繩”,“攻”“防”兩端齊發力
在聊城,水環境治理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凝聚多部門力量,從“防”到“控”筑牢水質屏障。
聊城市聚焦城市生活污水防控,在影響國控斷面的典型市政排口安裝55套視頻監控,每日開展不少于兩次線上巡查;強降雨時,生態環境、城管、水利等部門實時線上會商,第一時間處置城市面源污染問題。
針對冬春季枯水期和汛期兩個特殊時段水質保障工作不同的側重點,實施生態環境、水利、城管三方聯合管控。枯水期,綜合施策保障河道生態基礎流量,增強水體自凈和生態平衡能力;汛期,結合氣象預報、降水報告,強化涵閘調度會商,最大限度避免超標水體進入環境,降低污染負荷沖擊。
聊城市將持續深化流域精細化管控,推動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讓水環境治理從“階段性改善”邁向“長效化鞏固”,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聊城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