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沒式生物膜法處理東深源水的研究和工程應用
摘要:東深源水水質從九十年代初以來逐漸下降,尤其氨氮濃度超過國際和國內標準多倍,嚴重影響著深圳和香港的飲用水水質和自來水廠的運行成本。經過幾年現場研究,開發出適合當地微污染源水的預處理工藝,建成了特大型(400萬M<sup>3</sup>/d)東深源水生物預處理工程,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運行十分穩定,改善了源水水質。
關鍵字:東深源 氨氮去除 浸沒式生物膜法
前 言:
東深源水水質從九十年代初以來逐漸下降,尤其氨氮濃度超過國際和國內標準多倍,嚴重影響著深圳和香港的飲用水水質和自來水廠的運行成本。經過幾年現場研究,開發出適合當地微污染源水的預處理工藝,建成了特大型(400萬M3/d)東深源水生物預處理工程,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運行十分穩定,改善了源水水質。經過研究表明,浸沒式生物膜法處理微污染源水既經濟又安全有效,試驗研究優化確定了東深源水生物處理工程的主要設計參數,求得了適當的水流速度和水力坡降,妥善解決了微細泥砂在填料和池底積累以致影響生物處理池的去除效率問題,以及苔蘚蟲和椎實螺等微小動物的大量生長影響生物處理池的穩定運行等問題。為處理工藝設計和工程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據。工程建成兩年多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主要污染物氨氮的去除效果如下:年平均進水濃度為3.3mg/l時,供港水的氨氮濃度降到0.5mg/l,總去除率為84.3%。同時,水中CODMn、BOD5、SS、Fe等污染物也有較好的去除效果,達到或超出了預期目標。運行成本僅0.023元/m3,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研究方法:
試驗研究規模為1824m3~26900m3日處理量,在生物處理池長為20m,有效水深為3.8m,寬為1.0m的兩條現場中試模型中進行,AB兩池的布氣方式不同,A池采用微孔園盤布氣,B池采用穿孔管布氣,池中滿裝3m高的YDT彈性立體填料。試驗采用自然掛膜方式,當HRT為60min,氣水比為1.7,水溫為24.0~27.4℃時,經兩周時間的運行氨氮去除率超過70%,認為完成了啟動過程,正式試驗開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浸沒式生物膜法處理東深源水的研究和工程應用.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