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運行要求
1 原料預處理。有機垃圾來源不同,其濕度、有機質、C/N、粒度和雜質含量等也不同,在生化處理之前,應適當調整原料的組成,以使生化過程順利進行。具體方法有:1)通過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藝,去除雜質、使原料粒度勻化,并使有機物含量在30 % ~7O%之間;2)發酵前在原料中摻入一定的稀糞、污泥、畜糞等,調節C/N為30:1,濕度為50% ~ 60% 。
2 運行參數的控制。溫度、通風量、pH值、腐熟度等運行參數控制的好壞決定了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的效果:1)溫升是反映微生物活動劇烈程度的最佳參數,最佳溫度為55℃~60℃,溫度超過60℃時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調節的辦法是增加通風量;2)生化處理過程中,堆料內空氣的含氧量為8%~18%,當低于8%時,好氧微生物活動降低形成厭氧狀態易產生惡臭,并降低堆肥的品質。通風除滿足微生物對氧的需求外,還可調節堆肥內的溫度并通過蒸發調節堆肥的含水量;3)有機垃圾降解時產生的酸可降低pH值,這可通過石灰水淋洗等手段加以調節,或適當增加通風量保證好氧狀態發酵過程順利進行;4)堆肥腐熟的表觀特征為:外觀呈褐色或灰白色,無惡臭味,有土壤的霉味,不再吸引蚊蠅。質地疏松,手捏之成團,松之即散。
3 添加劑。近年來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添加劑的研究已有較大發展,根據其作用原理可分為微生物接種劑、營養調節劑(平衡原料含水率:如鋸末、碾碎的垃圾、秸稈等)、膨脹劑(促進孔隙通氣:如果殼、木屑、粉碎的輪胎等)和特定目的調節劑(如pH調節劑,氮素抑制劑,重金屬鈍化劑)等。它們的添加可優化堆肥過程的環境條件,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生化進程,促進堆肥的腐熟;減少氮素損失,保持養分含量;調節堆肥中各種營養元素的含量,提高堆肥質量。
在各種添加劑中,微生物接種劑最為重要,它通常是由細菌、真菌、酵母菌、放線菌、乳酸菌、固氮菌、纖維素分解菌等多種微生物經特殊方法培養而成的高效復合微生物菌群。與單一菌種相比,這些復合微生物菌群依靠相互間的協同作用,可更迅速地分解垃圾中的有機物,代謝出抗氧化物質,生成復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