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是“兩高”的治本之道
“只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沒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全國人大代表、華泰股份董事長李建華在談到如何治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時發表看法。他表示,高耗能、高污染只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短期存在的現象,個別企業的情況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水平。
技改提升華泰競爭力
以造紙行業為例,“九五”以前,由于我國造紙行業集中度不高,基本上全是小造紙廠,企業工藝簡單、設備落后,缺乏污水治理設備,是耗能和污染大戶。“九五”以來,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加強,一些企業通過引進高新技術裝備,來改造提升傳統造紙業,改變了造紙行業高耗能、高污染的狀況,初步實現了產業的優化升級。
李建華介紹,“九五”以來,華泰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先后投資近80億元,引進了四條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聞紙生產線,全部采用了世界先進的DCS、QCS、MCC等電子自動控制技術和最新的同一平臺新概念技術等,使水電汽等資源得到了合理調配和充分循環利用,達到了低能耗、無污染、零排放的目標。此外,公司還先后投資8億多元致力于環保事業,從瑞典等國家引進3套世界先進的水處理系統,經處理后的外排水達到了養魚的標準,其中80%被回收利用,用于灌溉速生林和草坪,年節約地下水資源1000多萬方,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兼容共生的綠色生態紙業目標。
李建華強調,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只是“治標之策”,鼓勵企業采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是“治本之道”。
近幾年,華泰紙業經過一系列高新技術投入于生產和環境改造,做到了噸紙耗水降為原來的1/10,噸紙耗汽下降1/2,噸紙綜合能耗降低60%以上,實現了低能耗、無污染、零排放的目標。
把一杯水變成兩杯水用
李建華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還提出了“工業達標廢水灌溉林業,實現水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的建議。李建華認為,資源的回收利用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李建華表示,通過資源的回收利用,華泰“把一杯水變成了兩杯水用”,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共贏。
為了實現車間生產過程中資源的回收利用,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增上了回收池、回收塔、同向流、多圓盤過濾機等設施,對造紙中水進行了封閉循環利用,重復利用率達到95%以上,年回收纖維2450噸。
李建華說,為了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達到全部回用的目標,在常規中段水處理的基礎上,公司又投資8000萬元,增上了亞洲最大的厭氧生化和三級深度水處理工程,經厭氧、好氧和深度處理后的廢水一部分被生產回用,其余的全部用來灌溉蘆葦和速生林,形成了“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綠色生態產業鏈,探索出一條 “生態育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李建華呼吁,應該轉變對傳統廢棄物資的看法,他深信“沒有無用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華泰正是通過引進高新技術裝備和優化工藝技術流程,將一杯水變成兩杯水來使用,實現了水資源的再循環利用。李建華把“一杯水變成兩杯水”的做法并非魔術,對企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效益,對社會來說也是真正的節能減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