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08飲用水大事件 展望09行業高發展
2008年在大悲大喜交加中,跌跌撞撞地過去了,廣東飲用水行業在這個不尋常的年份中,遭遇了十年不遇的嚴峻考驗,在國家加強法規管理及市場環境蕭條等因素下,廣東水行業仍不負眾望,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雖然2008年行業數據尚未最后統計出來,但怡寶、鼎湖山泉等大企業均取得了25%以上的增幅,預測行業整體增幅還是比較理想的。”曾在年中擔憂行業增幅會下滑的廣東飲用水行業協會會長羅壇5日對記者表示,1月8日行業召開理事會后將有準確數據可以公布。
回顧2008,廣東水行業可以用8個關鍵詞來概括。展望2009,已經保持十余年高速增長的廣東水業,將迎頭而上,繼續鞏固及提升廣東兵團在全國水行業的地位及名聲。
關鍵詞1:[新勞動法]
新勞動法震蕩廣東水行業
2008年頒布的新勞動法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為勞動密集型的飲用水行業,也受到了震動。業界表示,新勞動法的實施昭示著廣東水行業從此告別低成本時代。
在水行業中,真正受到“新法”沖擊的是小經銷商、小水店。種種壓力導致經銷商加速渠道整合,經銷渠道重新分配,例如出售水店,或將水店托管給他人,小資本陸續退出水市場。
華南飲用水第一品牌怡寶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飲用水行業過去一直門檻太低,以桶裝水為例,越是小作坊,反而越占有最大的市場,真正的市場份額并非掌握在具有優良設備和質量管理,受到國家扶持的大品牌上。
假冒偽劣產品得以猖獗,就是因為行業沒有門檻,導致魚龍混珠。
這次新勞動法應運而生,是順應市場發展、經濟發展的要求,讓良莠不齊的小工廠退出市場。
點評:
勞動合同法是對勞動法念了緊箍咒,過去勞動法沒有合同來約束,現在有了約束,一下子就把原來勞動法里民營企業執行不了的條款凸顯出來,這是一股強大的內部力量.
再與之前的QS準入制度和國家飲用水新標準的出臺,外部力量結合內部力量,水行業正在進行一場大洗牌。
關鍵詞2:[“溴酸鹽”]
國家修改礦泉水標準
今年6月,信息時報獨家披露礦泉水中“溴酸鹽”含量過高可致癌,目前國家標準中缺失該項指標,而歐盟、美國等標準早已進行嚴格限定。該報道一經登出,引起社會一片嘩然。
無獨有偶,事隔一個多月,國家礦泉水新標準意見征詢稿出臺,里面恰恰增加了“溴酸鹽”的限定含量,取消了“菌落總數”的標準,同時增加了3項微生物指標,分別為糞鏈球菌、綠膿桿菌和產氣莢膜桿菌。
事實上,國家從去年就已經開始著手修改礦泉水新標準,“溴酸鹽”一直是行業內隱藏了多年的秘密。由于國家的飲用水標準對菌落總數要求非常嚴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個廠家大量使用臭氧進行殺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了溴酸鹽這樣一種副產物,而用臭氧消毒公共飲用水所產生的無機消毒副產物溴酸鹽,是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
在國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中,溴酸鹽最高允許濃度在10μg/L以內;而在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一直以來都沒有將溴酸鹽放入標準。2001年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無溴酸鹽指標和相應檢驗方法,直到2006年10月頒布、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首次對無機物亞硝酸鹽、有機物溴酸鹽等物質的標準值做出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在水質及非常規指標及限值一項中規定,在使用臭氧消毒時,水質溴酸鹽含量的限值為0.01mg/L,該標準等同于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國家環保局<10μg/L的標準。
點評:
水中溴酸鹽含量的多少與水源中溴化物的含量和添加臭氧消毒的量有關。企業要降低產溴酸鹽的含量,水處理和設備的成本將加大,這對整個飲用水行業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考驗。但這是行業無法躲避的,國家監管部門最終也必定會檢驗該項指標,屆時如果企業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退出市場。
關鍵詞3:[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影響東莞水業
中國制造之都東莞,本地人口僅168萬,卻有來自全國1000多個縣的1000多萬外來人口。新勞動法、金融風暴雙棍夾擊之下,東莞在今年遭遇史無前例的“寒冬”,不少企業倒閉,人口基數驟減,影響了東莞當地的飲用水行業,包括其上游產業。“今年上半年還完成了銷售目標,從下半年開始,兵敗如山倒。”東莞一專營5加侖桶塑料制品廠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大量民工返鄉,專供工廠的低端桶裝水企業倒掉一大片。
東莞擁有大量農民工,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有幾百到幾千名員工不等,也催生了3~4元一桶的低端桶裝水行業,專供工廠客戶,有時2~3家這類工廠就足以養活一家山寨桶裝水廠。“今年新勞動法頒布后,很多工廠為了節約成本,都不會再給員工買桶裝水,重新煮自來水喝。再加上經濟不景氣,不少員工返鄉,我們的水還賣到哪里去。”不少水廠抱怨說。業內人士指出,桶裝水銷售半徑本來就小,若賴以生存的周邊客戶消失了,這些水廠也沒法繼續生存下去。
點評:
從新勞動法到金融風暴,沿海經濟整體放緩,走低價路線又沒有品牌的企業是這次風暴首先席卷的對象,飲用水行業亦是如此,本次東莞等地遭受重創的低端飲用水業被洗牌,對于整個大行業來說未必不是好事。3~4元一桶的水,本身就沒有質量保障,這種水廠也應該被市場淘汰。
關鍵詞4:[塑料袋]
取消桶裝水塑料袋現尷尬
今年8月31日,廣東省飲用水行業協會發出通知,全行業響應國家限塑令號召,正式取消桶裝水塑料袋。然而取消數月以來,有不少企業不得不面對消費者投訴增多、桶身易磨損等現實問題。眾多企業紛紛表示,取消塑料袋的想法與初衷是非常好的,但現實結果卻與當初的想法有出入。
首先是消費者投訴增多,原來塑料袋有一層阻擋灰塵和磨損的屏障作用,現在沒了這層屏障,肯定會影響產品形象,影響顧客消費信心。
而在一些生活人口素質較高的地區就能比較寬容地接受取消桶裝水塑料袋,例如大學城,公司向教師學生們做出解釋,大家都表示理解。某些地區運輸工具、倉庫等不達標,就暫時不能取消塑料袋。 其次是增加了新的污染源。有業內人士指出,原來一個桶的使用周期為3~4年,超過年限便要報廢,取消塑料袋后,增大了桶的磨損,直接導致桶的壽命縮短一年,變為2~3年,這就帶來新的污染。
2007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限塑令”的出臺是為了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然而“限塑令”并沒有將桶身塑料袋細化其中。
點評:
據了解,怡寶、鼎湖山泉等一線品牌目前均暫時沒有取消桶身塑料袋,他們均對取消與否表現出慎重的態度。企業不應以犧牲桶的污染來節約成本,應該積極研究更符合環保要求的方式來進行替代。
如果取消了塑料袋,就應該在運輸及搬運過程中加強管理。例如車廂內要保持干凈整潔,因為比較舊的車會產生銹斑,與桶摩擦后會沾上去;同時要加強培訓送水工,并配備清潔桶外身的工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