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垃圾簡單填埋處理的憂慮
走在整潔的城市街頭,感受著都市的繁華,也許任何人都不會在意自己信手塞進垃圾桶內的一片垃圾。這片垃圾自從被塞進垃圾桶后,它的命運就已經注定———被簡單填埋。2007年統計,蘭州市日處理生活垃圾2898噸,年處置生活垃圾105.78萬噸。而且居民生活垃圾正以每年5%至8%的速度增長。蘭州近郊四區現有垃圾處理場5座,垃圾處理的方式都是簡單的填埋處理。這種原始的垃圾處理方式,既侵占大量土地,又污染環境。對于蘭州這個土地極度缺乏的城市而言,也許若干年后,找一塊可填埋垃圾的地方都會變得非常困難……
“蘭州市的垃圾處理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填埋,談不上無公害化處理,垃圾的分類回收也僅僅是拾荒者挑揀一些瓶瓶罐罐,回收利用率很低。”
8月23日,記者踏訪了華林山垃圾場。沿著上華林山的路經過烈士陵園門口向右拐一個彎向北,漸漸地,刺鼻臭氣越來越濃。沿著塵土飛揚的車道繼續深入,小山一樣成堆的塑料制品旁,一群拾荒者正在忙碌地分揀垃圾,眼前的垃圾溝幾乎已經被垃圾填平,站在“垃圾山”邊,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腳下的城市。垃圾車剛一倒下垃圾,自動升降系統還未升起,立即有一群拾荒者圍了上來,紛紛搶撿垃圾,盡管臭氣令人作嘔,但一群不知什么地方跑來的羊也撲了過來,啃食著垃圾中的果皮、菜葉。
“蘭州市的垃圾處理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填埋,談不上無公害化處理,垃圾的分類回收也僅僅是拾荒者挑揀一些瓶瓶罐罐,回收利用率很低。”城關區環衛局車隊長楊隊長一邊打掃著清運垃圾的環衛車輛一邊告訴記者。
華林坪垃圾場的下方是七里河華坪街道。“天天生活在臭氣里能好過嗎?”一提起垃圾場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居民魏大爺氣憤地說。“現在垃圾場的填埋比以前好了,消毒也很及時,在夏天蒼蠅蚊子也不是很多。盡管這樣,我們還是得每天生活在臭氣當中,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兒孫們不再面對垃圾過日子!”魏大爺說出了華坪街道許多市民的心聲。
同樣在位于伏龍坪的蘆家溝垃圾處理場,記者發現這里同樣惡臭逼人,用“簡陋”這兩個字足以說明這個垃圾場的現狀。幾臺轟鳴的推土機正在平整垃圾,白花花的塑料袋、骯臟的糞便、腐爛的菜葉匯集在一起,國家要求的衛生填埋標準根本談不上。
“哎,你們是干什么的,到別的地方去玩!”蘆家溝垃圾場的李師傅大聲地斥責正在垃圾場里玩耍的孩子。李師傅是蘆家溝垃圾場的看護工人,他每天都要驅趕來這里玩耍的孩子,因為垃圾場里經常往外冒沼氣,娃娃們好奇,經常點著玩。
2002年10月的一天,蘆家溝垃圾場突然著火,漫天的濃煙、刺鼻難聞的氣味激怒了山下的居民,接二連三的電話打到市政府。后經有關部門查實,是堆積成山的垃圾揮發出的沼氣自燃。
蘆家溝垃圾場是現在蘭州市最大的垃圾場。甘肅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在1990年7月的《蘭州市城關區蘆家溝垃圾場地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設計》中對蘆家溝的場地容量及填埋量作了以下表述:蘆家大溝系荒山干溝,無水源,溝長675米,寬150米,深103米,可容納垃圾1042.9萬立方米,折合容納垃圾521.4萬噸。城關區垃圾日產量800.5噸,月產量24333噸,年產量29.2萬噸,約14年可將此溝填滿。“從1991年正式投入使用,現今已經運轉了17年,而且城關區現在垃圾日產量已升至1000噸-1200噸,并且正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早已超過蘆家溝的承載量。”有關人士分析說。
據了解,蘭州市目前主要的垃圾處理場有5個。東有榆中縣的陽洼溝垃圾場,南有伏龍坪的蘆家溝垃圾場和七里河華林坪垃圾場,西有西固寺兒溝垃圾場,北有安寧青石溝垃圾場。這些垃圾場都沒有設置防滲層、滲濾液集中處理系統和氣體導排設施,場內機械設備較少,都無壓實機械,無檢驗、監測設備,而且都已接近飽和。
“所謂無害化處理,采用的還是深溝填埋的方式,只不過填埋之前對溝底部進行防滲處理,并設置滲濾液集中處理系統和氣體導排設施,排除有害垃圾對山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蘭州市城管執法局基建處處長商成寶告訴記者,“以前的垃圾處理場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合填埋,而且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按照國家創建衛生城市指標考核,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零,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一方面使全市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其次就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分類處理,但不管怎么處理填埋都是最經濟的選擇……”
據商成寶介紹,近年來隨著舊的垃圾填埋場日趨飽和,蘭州市在垃圾處理場的維修和建設投資逐年加大。2006 年,蘭州市投資50萬元,對城關區伏龍坪蘆家大溝垃圾處理場進行了擴容建設。2007年,投資612萬元續建七里河區西津坪垃圾處理場;投資50萬元對紅古區垃圾場進行維修建設;投資50萬元對西固區野狐溝垃圾場進行了前期建設,并已投入使用。
2008年,蘭州市啟動了城關區中鋪子、七里河西津坪和安寧、西固區的帽帽嘴溝3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的前期工作。這3座生活垃圾處理場建成后,將使蘭州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
“三個無公害垃圾處理場的建設意義重大,它們的建成將結束蘭州市沒有無公害化處理垃圾場的歷史,其中西津坪、帽帽嘴溝兩個無公害生活垃圾處理場由蘭州城投公司承建,每個垃圾處理場計劃投資5000萬元。中鋪子生活垃圾場將通過BOT運作模式來完成,計劃投資1.2億元,引進外來資金實現垃圾回收二次利用,遠期將建垃圾堆肥廠。”商成寶滿懷信心地說。按目標任務,上述3個生活垃圾處理場2008年是啟動階段,目前三個生活垃圾處理場的選址、科研本月底將完成,立項報告已向省發改委上報,下一步將進行環評、初步設計等工作。
“所謂無害化處理,采用的還是深溝填埋的方式,只不過填埋之前對溝底部進行防滲處理,并設置滲濾液集中處理系統和氣體導排設施,排除有害垃圾對山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相對而言這樣的垃圾處理場建設成本較低。因此蘭州的3個生活垃圾處理場和3個建筑垃圾場都選擇在了西津坪、帽帽嘴溝、中鋪子等高坪深溝地帶。”城建設計院一工程師向記者介紹。
“從目前來看,蘭州周邊山谷是建垃圾處理場的理想場所,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誰敢保證將來我們的子孫不是住在垃圾堆上!”
據蘭州市城管執法局一負責人介紹,從2007年開始,蘭州市執法局根據《蘭州城市環衛專項規劃》和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開始籌建專用的垃圾填埋場,并啟動了3個建筑垃圾處置場建設。其中,泉子溝建筑垃圾處理場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將施工建設;西津坪建筑垃圾處理場主體已完工,現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安寧、西固區的帽帽嘴溝建筑垃圾場已完成選址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8月22日,記者來到七里河區西津坪建筑垃圾場看到,西津坪上一道深谷周邊已圍上了鐵絲網,坪上新建起了蘭建處理場辦公用房和磅房,場地進行了混凝土硬化,設置了垃圾車輛專用道。整個建筑垃圾場還是填埋式垃圾場。
“蘭州城市周邊山大溝深,比較適合用填埋的方式處理建筑垃圾,溝填好后上面再進行綠化,對環境的污染不會很大。西北五省大都如此。”一城建專家如是說。“國內一些發達城市,將建筑垃圾進行機械破碎,然后制成新型的建筑材料二次利用,可是對于蘭州而言,暫且不必對建筑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因為蘭州沙石料等建筑材料非常充分,其次本身就有許多荒溝需要填埋改造,另外,買一臺破碎建筑材料的機器需要幾百萬元,無疑加大了產品的成本,沒有市場。”對此商成寶也這樣認為。
“從目前來看,蘭州周邊山谷是建垃圾填埋場的理想場所,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誰敢保證將來我們的子孫不是住在垃圾堆上!”市民周先生對垃圾填埋持有自己的觀點。
“近日,蘭州市首次推出了未來12年的《蘭州城市環衛設施專項規劃》,規劃在2015年,蘭州市要實行七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屆時只有三成建筑垃圾用填埋方式處理。”
8月25日,記者在蘭州市城管執法局基建處見到主抓垃圾處理場建設工作的商成寶處長,他正在忙著接待蘭州市餐廚垃圾場的投資方———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的一負責人。
據了解,近年來,蘭州市餐廚垃圾量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近郊四區日產餐廚(含泔水)垃圾約300噸,除去液體后的固體餐廚垃圾量近 200噸。而蘭州市還沒有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場,也沒有出臺相應的餐廚管理辦法,長期以來,餐廚垃圾的收運處置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對生態環境和群眾健康構成嚴重危害。
2006年,蘭州市政府以BOT(建設—運營—移交)方式引進先進的機械生物垃圾處理技術,由蘭州市政府駐深圳辦事處牽線搭橋,德國艾依柯集團公司投資1.13億元,在蘭州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場。該項目占地45畝,設計規模為200噸/日,對餐廚垃圾進行最大化的資源化利用處理,最大限度地將餐廚垃圾中可利用的資源全部回收與轉化。該項目預計于2009年建成,投產后,不僅每年可解決蘭州市區7萬多噸餐廚垃圾對城市環境與黃河造成的污染,從源頭上杜絕“垃圾豬”、“地溝油”的產生,而且年可發電1500萬千瓦時、年產熱能580億千焦、年產有機肥4200噸、年回收油脂300噸。
據記者了解,餐廚垃圾處理場是目前為止蘭州市唯一一座不是填埋方式的垃圾處理場,它可以將每天200噸的餐廚垃圾經發酵轉變成沼氣發電,轉變后剩余的渣料可作有機肥用。雖然該項目自2007年底奠基以來,至今有關手續還沒完全辦下來,但是商成寶非常樂觀地告訴記者,“餐廚垃圾處理場是蘭州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辦手續和開工建設只是時間問題!”
“近日,蘭州市首次推出了未來12年的《蘭州城市環衛設施專項規劃》,規劃在2015年,蘭州市要實行七成建筑垃圾回收二次利用,屆時只有三成建筑垃圾用填埋方式處理。”商成寶充滿信心地介紹道,目前蘭州市部分城區已經設置了“垃圾壓縮站”,這種壓縮站可將生活垃圾在進入填埋場之前高壓制成方塊,將有效減少垃圾對垃圾場空間的占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