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宗海污染事件是個環保警示
云南省環保局點名通報的污染企業,竟被玉溪市政府授予“守信用、重合同”企業稱號。陽宗海水體污染實際上就是政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注重環境保護結出的惡果。
![]() |
短短幾年時間,陽宗海的水質由Ⅱ類下降為劣Ⅴ類。一處優質飲水源這樣被破壞了,看著沿湖幾萬群眾面臨飲水困難的窘境,不禁讓人想起前幾年松花江污染事件與去年太湖藍藻爆發引發的水危機事件。陽宗海水污染事件爆發,不能不讓人生出幾分感慨。
筆者注意到,陽宗海水體污染事件發生以后,云南省政府立即實施了“三禁”措施:禁止飲用陽宗海水,禁止在陽宗海游泳,禁止捕撈陽宗海的水生產品。關閉嚴重排污企業云南澄江錦業工貿有限公司,并對相關責任人依法刑事拘留。應該說,云南省政府應對陽宗海水污染危機的態度是積極、有效的。排污企業被關閉也是咎由自取。但是在我看來,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并非偶然,實際上是環境保護欠帳過多的一次集中爆發。陽宗海水污染事件除了關閉一家排污企業以外,能否觸動當地官員的環保痛覺呢?我看未必。
其實,陽宗海水污染局面并非一天兩天形成的。據9月19日中國青年報介紹,錦業公司工廠建立10多年來,當地村民每天吸著剌鼻難聞的空氣,常常感到頭暈、胸悶。硫酸廠建成后,種出的煙葉品質下降,賣不出去,只有改種其他農作物。而且該公司生產磷肥所產生的幾百萬噸廢渣磷石膏長年露天堆放,一下雨,磷石膏中含有的砷等放射性元素就會隨地表滲漏到地下。對此,當地政府為何不引起重視,采取措施呢?
令人驚訝的是,該企業在建廠時沒有任何環評手續,盡管環保部門3年前就下達了語氣嚴厲的環評報告。但是根本沒有人去執行。正如有環保專家所言:“為什么環評沒有通過就可以開工?為什么環保局已經進行了通報還沒有停工?我們的環評報告語氣都很嚴厲,但執行中,誰來監管?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環評還有什么意義!”“官不作為,企業自然有膽子。”某知情者的話可謂一語中的。當地政府不理會百姓的抱怨與環保局的警告,政府的屁股到底坐到了哪一邊?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村民不斷投訴,云南省環保局點名通報的污染企業,竟被玉溪市政府授予“守信用、重合同”企業稱號,其產品被評為云南省級優秀產品,“遠銷各地”。 這頗有點耐人尋味。在某種意義上說,陽宗海水體污染實際上就是政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一味追求GDP,不注重環境保護結出的惡果。
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更是在警示人們,環境污染的問題已經到了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地步,每個人都不能再對此抱有僥幸心理。陽宗海水體污染事件的教訓無疑是深刻的。痛定思痛,政府官員還能躺在危機四伏,充滿環境代價發展起來的GDP政績沙發上沾沾自喜嗎?陽宗海污染事件發生以后,錦業工貿公司這個污染大戶被關停,相關責任人被處理,這或許可以觸發當地政府的痛覺,對其他地方也是一個警示。但是筆者擔心的是,相對于龐大的GDP指標來說,環境污染能帶來巨大的政績指標,水污染的痛覺與反思未必能持久久。我們是否需要不斷重演環境污染事件來刺激官員麻木的神經呢?
所以,我認為,要讓水污染事件能真正觸動官員已經麻木的環保神經,就應該要痛下決心改革政績評價體系,自上至下建立起科學的考評機制,落實環境污染問責機制,扣除官員的污染政績,考慮把“污染帽”與“烏紗帽”掛鉤,鏟除拿環境換GDP的政績土壤,這樣才能真正遏制住官員制造污染政績的沖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