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規劃獲批并正式列入國家戰略
繼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區域中心后,黃河三角洲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何時整體開發一直被社會所關注。近日,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經國務院審議并獲得原則通過,將于近日公布實施。
相關人士認為,將黃河三角洲列為國家主導的發展區域,提升到國家戰略這一高度后,山東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黃河三角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經濟區域中心,也值得期待。
規劃范圍
囊括全省六分之一面積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編制完成的《規劃》(送審稿)報國務院,近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
根據《規劃》,所謂高效生態經濟是指具有典型生態系統特征的節約集約經濟發展模式。在產業類型上,形成由清潔生產企業組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在產業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態工業園區組成的生態產業群;在生產工藝上,做到無廢或少廢,實現生產過程再循環、再利用,最終表現為整個經濟體系高效運轉,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范圍將包括山東省的東營市、濱州市全部及濰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煙臺市部分地區,共 19個縣(市、區),陸地面積2.65萬平方公里,約占山東全省面積的六分之一。
《規劃》獲批標志著黃河三角洲開發在國家戰略層面上進入深入實施階段。“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山東省相關人士評價說。
按照《規劃》,該區域主要經濟指標將獲得迅猛增長。去年,該區域地區生產總值為4756億元,預期到2015年達到9300億元,預期2020年達到15000億元。
規劃定位
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
《規劃》如此定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
近年來,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綠色、生態、品牌農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形成了一大批優質農業基地和“品牌”產品。通過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和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定等措施,黃河三角洲地區已打造出“沾化冬棗”、“高青大米”、“無棣金絲小棗”等多個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其中“高青大米”市場售價在每公斤20元/斤左右,精選的“高青大米”每公斤價格超過120元。
據分析,高效生態經濟是指具有典型生態系統特征的節約集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優勢
土地儲備超過濱海新區10倍
《規劃》如此定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
山東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與珠三角、長三角相比,黃河三角洲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最多的土地儲備。目前區內擁有未利用地近800萬畝,人均未利用地0.81畝,比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平均水平高近45%.未利用地集中連片分布,另有淺海面積近1500萬畝,黃河沖積年均造地1.5萬畝,隨著沿海風暴潮防護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土地后備資源還將逐步增加。該區域土地多為國家鼓勵開發的鹽堿地、荒草地,適宜大規模開發建設。不過,基于資源豐富而生態脆弱的區域現況,黃河三角洲開發將不再沿襲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工業化模式,而提出“高效生態”的定位,這也是其與珠三角、長三角相比最大的亮點。
上述山東省相關人士認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后發優勢突出,土地面積超過天津濱海新區的10倍,僅未利用地,就達到濱海新區總面積的2倍多,有必要、有條件、有機遇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在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證和節約用地制度的前提下,適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規劃》這樣描述黃河三角洲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這也是該區域最大的優勢之一。“實行土地利用計劃差別化管理,對重大建設項目特別是使用未利用地的建設項目,國家在安排用地計劃時予以傾斜。鼓勵對宜農土地后備資源進行開發,新增耕地在保證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允許在省域內用于占補平衡。”《規劃》中說。
相關資料表明,黃河沖擊每年為該區域新造地超過1.5萬畝。這些都是新增的“未利用”土地。可以說,只要黃河不斷流,該區域的土地資源就將持續增長。
相關鏈接
2008年8月,山東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了《關于支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意見》,并印發全省實施,力促“黃三角”成為山東北部重要增長點。這是自去年3月省政府擬定“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之后,出臺的進一步扶持措施,將對山東“一體兩翼”格局中“北翼”發展發揮重大促進作用。
資金投入
將建立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規劃》稱,該區域將形成“四點”、“四區”、“一帶”的布局框架。“四點”是指東營、濱州、濰坊港和萊州港區,“四區”是指東營、濱州、濰坊北部、萊州四大臨港產業區,“一帶”是指以四個港口為支撐,以四大臨港產業區為核心,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和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為節點,形成環渤海南岸經濟集聚帶。
去年4月,山東省曾出臺政策,在“十一五”期間,山東將在該地區規劃投資15000億元左右,約 占 全 省 總 投 入 的20%。
但此次國務院審議并通過的《規劃》中沒有涉及具體的投資數額。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曾設立800億元渤海產業基金,黃河三角洲開發也將設立類似基金。
《規劃》稱,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該區域將建立黃河三角洲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同時,該區域也將謀求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此前,山東省政府曾出臺《意見》,將由山東省政府和省直大企業以及區域相關各市(縣、區)和區內大企業共同出資,設立黃河三角洲開發基金。在此基礎上,吸納金融資本、產業投資資本、市場流動資金和國外戰略投資,逐步擴大規模,爭取設立黃河三角洲產業投資基金,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規劃影響
催生黃三角概念股熱潮
根據以往經驗,國家的政策導向往往催生地域性牛股的整體爆發,地域板塊的聯動性又往往為行情的縱深發展推波助瀾。今年以來,市場依據國家政策針對海西、海南、長吉圖、深圳等區域概念有序地展開炒作。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即將公布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的區域炒作浪潮也悄然展開。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昨日華紡股份、科達股份、魯潤股份、濱州活塞、山東威達等山東地域的上市公司股價紛紛以漲停價格報收。
應該說,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后發優勢突出,其潛在的地產炒作機遇亟待挖掘。目前,新湖中寶、天業股份、ST魯置業、新潮實業、首開股份、陽光股份、ST中潤等上市公司在黃河三角洲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
“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定位將為相關生態農業公司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其中,青島啤酒、張裕作為我國著名的酒類品牌有望借助政策春風獲得更大發展;*ST魯北、登海種業、聯合化工、大成股份、華魯恒升、通威股份、勝利股份等有望為區域內生態農業做出巨大貢獻;而安琪酵母、東方海洋等公司也將面臨一定機遇。
《規劃》稱,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該區域將建立黃河三角洲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同時,該區域也將謀求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此舉無疑將對區域內的企業帶來福音。目前,該區域擁有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濱州活塞、華泰股份,科達股份、濰柴動力、濰柴重機、山東海龍、山東海化、亞星化學、孚日股份、晨鳴紙業、沃華醫藥、煙臺冰輪、煙臺萬華、南山鋁業、煙臺氨綸、金晶科技、魯泰 A,博匯紙業、魯信高新、山東藥玻、新華醫療、新華制藥、金嶺礦業、德棉股份等。其中,山東海化創造出海水利用新模式,達到了零排放,形成了生態經濟效應。
此外,山東省政府提出將在“十一五”期間,規劃投資15000億元開發黃河三角洲區域。其中在發展區域旅游產業方面,突出“神奇黃河口、生態大觀園、夢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風箏之都、循環經濟典范"的主題,打造兩個旅游區和重大開發十大旅游重點產品。我們認為,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必將給在此區域內擁有門店的銀座股份、大商股份等帶來滾滾財源。
名詞解釋
據了解,廣義的“黃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國天津市、南至廢黃河口、西起河南省鞏義市以東黃河沖積泛濫地區;狹義的“黃河三角洲”指1855年以后,黃河在山東省利津縣以下沖積成的三角洲。根據2008年山東省政府出臺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內容,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范圍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云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