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提升應急監測能力:測得出 測得準 說得清
江蘇省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做好預防文章,將“深化環境質量監測,提升全面說清環境質量狀況能力”作為工作重點,向應急監測能力“測得出、測得準”邁進,確保把污染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提早啟動藍藻預警監測
去年,蘇州從4月起就啟動了太湖水污染與藍藻預警監測,開展飲用水實時自動監測、太湖東部沿岸片(含湖州長興片)湖體巡測。5月,蘇州啟動了陽澄湖水污染與藍藻預警監測,實施入湖河道、飲用水水源地預警監測、湖體分片巡測。全年累計實施預警監測190余天,僅市級就出動車船300余次,人員近1000 人次,報出太湖水污染與藍藻預警監測日報200余期、陽澄湖日報100余期,共獲得監測數據3萬余個。
通過去年預警監測,蘇州進一步完善了太湖藍藻預警監測工作預案,深化了上下聯動和分工合作機制,形成條線合力和外部單位協作應對的運作模式,在人工— 自動聯用、陸地—水上聯動監測技術、“點—線—面”信息集成與彩信預警信息報告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實踐。
水質監測邁出堅實一步
在水站建設方面,根據太湖流域水質自動站建設的序時要求,蘇州積極推進承擔的20個省級水質環境自動站建設,在轄區小流域水質自動站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蘇州市相城區把建設陽澄湖水質監測系統列為2009年區政府實事工程之一,投資1420萬元,在陽澄湖匯水河流圣塘港、北河涇、渭涇塘、蠡塘河和上游主要來水河流望虞河、元和塘建設了6個水質自動監測子站和1個數據處理控制中心,實現了對陽澄湖上游來水水質實時在線動態監測。
目前,陽澄湖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平臺已具雛形,為蘇州市轄小流域水質自動監控系統建設積累了經驗,為示范推廣提供了實踐平臺。蘇州在深化和發揮水質自動站對地表水質的監視和預警作用邁出厚實的一步,為實時說清水環境狀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改造升級已建空氣監測站
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方面,針對春天易出現的灰霾天氣,蘇州市開展了灰霾監測網絡建設,投入近300萬元,建成蘇州首個灰霾超級監測子站,并通過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驗收,形成了能見度、臭氧、炭黑等環境空氣非常規項目監測能力。
同時,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投資近100萬元,對已建空氣監測站進行了改造升級,新增6臺抽樣分析儀和5臺CO分析儀,擴充非常規污染因子監測設備,購置5臺降水自動采樣器,完善降水裝備水平,提升酸雨監測水平。
在土壤和生態監測方面,蘇州對工業園區及周邊地區、固體廢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燒處理處置場地及周邊地區,以及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養殖場周邊地區等3 類典型污染場地展開典型調查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