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灌溉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預期
在我國,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最大的領域。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五年,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農業節水市場規模巨大。
滴灌技術得到市場認可
5月底,四川資陽,在老劉的葡萄園里,一串串葡萄已長成型,翠綠的顏色晶瑩剔透。在老劉用水泥搭成的葡萄架邊,一根根黑色的小水管正在將水一滴滴地送到葡萄根部,這就是滴灌設備。
老劉說,“滴灌的好處太多了!葡萄不好侍弄,它吃水不多,但要勤吃,60%-70%的濕度最好,就怕澇。以前澆這10畝地,大水漫灌,澆一次地要用350立方米水,現在省事,一按按鈕,就不用管了。通過滴灌管,水一滴滴直接滴到葡萄根部,到7小時自動停了,澆一次地只用約90立方米水,節水70%還多,真正是‘精確灌溉’,這才是科學種田!”
而且,滴灌還有“水肥同施”的功能。老劉說,通過滴灌的方式,能把事先攙在水里的肥料輸送給作物,施肥效果很好。
北京懷柔區農民張大姐也對滴灌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這塊地南低北高,以前大水漫灌,水都跑南頭了,南頭澇了,施點肥也被水沖南頭了,那里費了肥還不結果,看著就著急!現在不一樣,肥料也和水一起慢慢滴到莊稼根部,一點都不帶糟蹋的!”
水利部近期已經明確要求,由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牽頭,在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成效顯著、技術成熟、群眾基礎扎實的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與當地水利廳合作共建水利部首批5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工作站,以此帶動和推進實現水利部“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高效節水灌溉任務目標。
而在年初出臺的一號文件中,噴灌滴灌等技術被明確為亟須大力發展的節水灌溉技術。
市場規模有望超預期
由于農業節水對節約水資源有重要意義,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日前召開的中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上要求,“要進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廣和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陳雷表示,從今年開始,中央從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中每年安排50億元左右,并爭取從中央財政和土地出讓收益中央統籌部分中設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專項資金,集中支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通過財政以獎代補、獎補結合以及優惠貸款、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帶動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加大對高效節水灌溉投入,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節水灌溉。
“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未來五年將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區和50%以上的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凈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萬畝。
目前國內從事相關企業多達300余家。這些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技術大多為仿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其行業競爭在市場需求啟動初期尚不明顯,但隨著區域市場的飽和,價格戰不可避免,行業洗牌也將持續加劇。
呂麗華認為,節水灌溉在目前國內尚處于局部地區相對飽和(新疆等)、其他區域方興未艾的時候,那些已經形成一定品牌、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企業值得看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