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北京奧運村獲金獎
正值北京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北京奧組委副主席、奧運村村長陳至立代表奧運村接受了美國財長亨利·鮑爾森代表美國綠色建筑協會為奧運村專門頒發的一個特別金獎———“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金獎”。此獎旨在表彰北京奧運村為促進“綠色奧運”所做的貢獻,并以此展示雙方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框架下努力開展合作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由于此次北京奧運村被頒發“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金獎,在奧運會歷史上尚屬首次,故有必要通過追溯奧運村誕生的歷史,而從中領悟北京奧運村獲金獎之意義。
最早的奧林匹克村是指專供參加奧運會的選手住宿的地方。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第8屆奧運會時,法國人在運動場專門為參賽運動員修造了一排木質結構的住房,這就是奧林匹克村的雛形。1932年洛杉機奧運會上,美國首次為所有的參賽人員及工作人員修造了專門的宿舍,以后便被人們稱為“奧運村”。這一成功經驗引起了國際奧委會的重視。后來,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明確規定,東道國應為男女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專門住所,以讓運動員和運動隊官員住在一起。村的位置應在主體育場、練習場附近。
正是為了履行“東道國應為男女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專門住所”這一奧林匹克憲章中明確規定的職責,歷屆奧運會舉辦國都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北京奧組委為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男女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專門住所”方面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2004年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與美國能源部簽署《2008北京夏季奧運會清潔能源技術合作議定書》以來,為充分體現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北京奧組委在奧運村等場館建設中采用了先進的設計思路和一大批節能環保減排技術,并根據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保護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精神來籌辦和組織奧運會,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取得了特別顯著的成效。
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北京奧運村采用的是目前最為先進的環保生物處理系統處理垃圾,日均處理餐廚垃圾6噸,每日外運垃圾52噸,綠色垃圾的回收率和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率分別達到了90%以上和93%以上;在節能建設方面,由于位于村內的超級居民服務中心采用的是微能耗建筑,因而它的80%能源都來自于風能、光能、熱能、冷能和地能等可再生資源,而村民們用的熱水全部來自于6000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每年可節電500多萬度;在節能科技的廣泛運用方面,北京奧運村無論是采用了節能門窗、反熱玻璃的綠色屋頂和保溫外墻,還是地面鋪的“能將雨水緩慢滲透到地下,收集起來用作澆花、養魚”的“生態砂透水磚”,以及全部采用了太陽能的比賽場館的照明及其路燈的照明,都可詮釋北京奧運村在為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男女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專門住所”方面,確實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境界。
奧運村已成為世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最響亮的名片,成為了北京“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最有說服力一個見證。
奧運村獲金獎,使中國收獲了一枚建筑金牌。來之不易,受之無愧。但愿代表著當今中國綠色建筑的最高水平的奧運村,其綠色環保理念在北京奧運會之后,能在包括中國建筑業在內的世界建筑領域得到更廣泛地推廣和應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