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門替排污企業遮哪門子丑
![]() |
黑龍江省近日召開2009年全省環境執法暨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邀請10余家媒體參會,而對哪些企業仍在違法排污等情況卻一概“保密”。部分記者對此難以理解,憤然退場。
環保部門被攥在誰的掌心里?
筆者以為,十有八九是環保部門不敢擅自公開涉污企業名單。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這些企業雖是“污染戶”,但卻有可能是納稅大戶,是地方主政領導政績的“制造戶”,揭了他們的短,砸了他們的鍋,領導會很不高興。而一旦領導不高興,環保官員頭上的烏紗帽恐怕就不保,權衡利弊,環保部門只能對污染企業秘而不宣了。因此,說透了,環保部門替排污企業遮丑,還是“老毛病”,那就是環保部門的權力不“強勢”,太“疲軟”,完全被捏在地方主政官員的掌心之中。海藍藍
“貓”為啥不能捉“耗子”?
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在接受央視《新聞調查》采訪時還表示:“環保是什么呢?沒有槍、沒有炮、只有沖鋒號,只會吆喝。”劉向東還說了一句頗經典的話:“它(基層環保局)這個貓是地方政府養的貓,它這個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明乎此,一切便可釋然,環保部門的尷尬角色,就必然決定了他們在推行環保執法時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不能不投鼠忌器。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排污企業“三不怕”:不怕環境監察、不怕環境處罰、不怕給老百姓造成損害。
由此可以斷言,環保部門在許多時候,是有苦衷的,是無奈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正因為環保部門的弱勢,有學者建議,目前急需環境執法和監測系統的垂直運作,環保部門應垂直管理,應賦予環保部門強有力的執法權。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但是垂直不是萬能藥,垂直領導只是一方面,權輕權重也是一方面,手握權柄者是否恪盡職守、善待權力也是一方面。此外,如果沒有賦予和還原民眾的強大監督權和決定權,環保問題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王石川
曝光都不敢,還指望他去查處嗎?
一個全省的“環境執法暨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居然還如此顧及違法排污企業的臉面,而連曝光都不敢,甚至還有變相保護之嫌,又何談整治與查處?這無疑比嚴峻的污染形式本身更可怕。
顯然,這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其實,“地方保護主義”所要保護的,不過是污染企業的利益。對于缺失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為利益所驅使,必然通過污染環境,來牟取暴利。當污染企業與“保護傘”穿上了同一條褲子,那么,保護污染企業的利益,也就是在保護某些官員的利益。顯然,在這些官員眼里,只有指標,而指標又和政績、和自己的烏紗帽連在一起,所謂的“地方保護主義”,說到底,保護的仍然只是官員的利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