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內河“清污衛士”竟成了“垂釣族”餐桌美食
近年來,隨著寧波城區內河整治力度的加大,市區不少內河已告別黑、臭、臟,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新去處。不過,記者連日走訪發現,景觀靚麗的內河成了不少市民的免費垂釣場所,城管、漁業部門投放的內河“清污衛士”成了“釣魚族”餐桌上的美食。
![]() |
880米河道伸出50多支魚竿
環繞著體育館西、北兩側,南北流向的河道天然地隔開了體育館與朝暉路、驚駕路兩側的居民區、餐飲店。風和日麗時,沿河綠帶不僅吸引了周邊的居民,也引來了“釣魚族”。
那天下午,短短880米長的后塘河兩岸,一群“釣魚族”或站在河坎上,或隱藏在樹叢中,身后現出多條人為踩踏出的小路。“來了1個多小時就有兩條魚上鉤,現在河里的魚比以往多了。”在河道轉角處,一位頭戴釣魚帽的垂釣者對圍觀的市民說,“最近半個月,家里吃的魚,都是在這里釣的。”
“上午10時前后來釣魚的人最多,天氣好時有五六十個。”家住朝暉新城的張大伯告訴筆者,以前路邊餐飲店的污水都排往河道,河水又臟又臭,也很少有魚。這兩年河道經過治理,水質慢慢好起來,釣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同樣,在中信泰富旁的后西河兩岸,記者也看到了六七個坐在綠化帶上釣魚的人,在消磨時間的同時嗑著瓜子,腳邊的綠地上“鋪”了一層瓜子殼。
三年整治換來“魚成群”
據了解,寧波有165條河道,其中主干河道24條。上世紀末開始,大量的工業、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床淤積阻塞、水質持續惡化,河水普遍發黑發臭。近幾年,城管部門下大力氣對城市主干河道進行綜合治理,養魚凈水成了重建河道生態的重要措施。
“在內河整治中,水體富營養化是困擾城管部門的一大難題。”市城管局內河處管理部主任張文一說,城管部門和市海洋與漁業局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城區內河實施養魚凈水、以魚潔水的漁業潔水保水行動。
三年來,城區內河投放了近300萬尾魚苗。在綜合整治過程中,城管部門安裝了向水體強制充氧的推流曝氣系統,在加速水體自凈的同時,也給魚群生長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加上河道原有的野生、養殖魚,寧波城區不少內河出現“魚成群”的景象。
“河魚的增多,能優化水域的生物群落結構,控制過多的藻類和其他小生物,平衡水體內的氮、磷等有機元素,以涵養水、修復生態、改善城區內河水環境。”張文一說。
市民呼吁文明垂釣
今年3月份,市政府出臺《寧波市市區城市河道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市區城市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漁業養殖、畜禽養殖和設置漁網捕撈作業,不得侵占和毀壞河岸、護欄、泵站、閘門、河道綠化、沿河公共設施、水文監測設施等城市河道設施。
“《辦法》雖未對內河釣魚作出明確規定,但實際上,不文明的垂釣行為既影響了內河水環境,也對河道綠化、沿河公共設施等造成了一定破壞。”負責內河執法的城管隊員告訴筆者,“碰到垂釣一族,我們以勸說為主。如果出現破壞沿河綠化、公共設施等行為將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
“釣魚雖是小事,但體現了市民的文明素質。‘垂釣族’在休閑、放松的同時,要做個文明人,不要損毀環保設施。”城管義工代表王曉薇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