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在京成立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11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為大會發來賀信、作出批示。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總顧問姜春云,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大會并講話。
中央領導同志在賀信和批示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大舉措,關系群眾生活水平提高,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黨就建設生態文明做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取得重大成就,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必須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以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為己任,順應了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對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希望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廣泛團結動員全社會力量,圍繞大局,充分發揮智力密集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研究和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規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理論和相關重大問題研究,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積極為黨和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為推進我國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建設“兩型”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我國第一個以生態文明命名的專業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其宗旨是聚集全國高端人才,協助黨和政府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各級黨政領導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姜春云在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為此付出了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環境問題也處于“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的態勢。應對全球生存危機、根治環境惡化痼疾,已經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人類刻不容緩、極其重大的政治任務。
姜春云強調,我國黨政領導一向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從上個世紀90年代把“可持續”確立為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六大強調“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到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發展與環境雙贏”等一系列戰略方針的確立和實施,充分表明了中國人民走生態文明、科學發展之路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他提出,要珍惜并利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這個難得的平臺,有所作為,有大的作為,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各級黨政領導決策提供咨詢、建言獻策,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多做貢獻。
陳宗興在講話中指出,無論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還是從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來看,我們都亟須探索一種嶄新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不同于以往的發展道路。這條新道路的核心,就是要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推進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境雙贏的科學發展,跨入人類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陳宗興強調,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將聚集全國有志于生態文明建設力量,深入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努力發揮政府與社會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形成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大力促進生態文明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的成立,為深化生態文明的理論研究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平臺和載體。他鼓勵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多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各級黨政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充分發揮支撐服務作用。他表示,環境保護部各部門各單位要在生態文明重大課題研究、創建促進示范及宣傳教育、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強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的支持。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祝光耀主持會議。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和中央有關部門、部分省市負責同志及國內外代表500多人出席成立大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