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變廢為寶”路線圖
——訪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任連海
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越來越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為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1〕1111號),提出利用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餐廚試點工作的具體支持內容、支持方式和實施程序等,安排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6.3億元對33個試點城市(區)給予支持。那么,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如何選擇?如何提升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建設能力?為此,記者采訪了餐廚垃圾處理專家、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任連海。
餐廚垃圾與廚余垃圾不是一個概念
有許多人將餐廚垃圾與廚余垃圾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任連海說,其來源渠道、組分及處置去向都有不同:餐廚垃圾來源于公共餐飲服務機構,如飯店、餐館、機關團體的食堂,油脂成分高且其中混有酒瓶、刀叉、筷子這樣的餐具,大多由收泔水的個體經營戶收走,并不規范;廚余垃圾來源于家庭,如剩菜葉、餐后剩飯、水果皮等。由于是家庭用餐,油脂成分相對少,但水分很高,家庭廚余垃圾一般是隨生活垃圾一同棄置,由環衛部門收運處理。廣州、蘇州等地出臺的《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明確指出:“考慮到便于推行管理措施及可操作性等因素,將管理對象限定為餐飲垃圾產生單位,居民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暫不納入管理范圍。”
任連海認為,無論是廚余垃圾還是餐廚垃圾,都需要對其單獨收運。由于這部分垃圾油水成分高,干濕不分,如果混入一般生活垃圾,會大幅增加末端處置成本,比如滲濾液的處理。所以從收運環節將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與一般生活垃圾分開,單獨進行中轉收運和無害化處置是非常必要的。
審慎選擇資源化利用技術
對于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路線選擇,任連海說,一是好氧堆肥,一個是厭氧發酵產沼,還有就是制成生物飼料。就技術穩定性來說,生物飼料的資源化利用運行成本低,技術成熟,但出于食物同源性污染層面的考慮,國家相關部門對餐廚垃圾飼料化推廣保持審慎的態度。如動物源性飼料(以動物或動物副產物為原料制作的單一飼料),當其作為動物飼料使用時,即由某種動物食用其同種類動物的肉、骨、血液等動物組織生產的動物源性飼料,就有可能產生的潛在、不確定性的傳播疾病的風險,即同源性污染。
任連海認為,為避免上述風險,可以采取高溫滅菌和微生物轉化,將餐廚垃圾中的動物源性蛋白質通過一系列的生物過程轉變成微生物自身的特異性蛋白,改變物質屬性,并殺滅病原體。但是,由于我國餐廚垃圾成分復雜,特別是油脂量高,給微生物降解造成困難。所以飼料產品中仍可能有未被降解的動物源性成分,作為動物飼料使用時仍可能存在同源性污染的風險。不過,即便如此,任連海認為,餐廚垃圾制成寵物飼料是可行的。
說到好氧堆肥,任連海介紹,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等地都做了嘗試,但不是很成功。原因有幾方面:一是肥料黏膩、個別的還混有玻璃渣,給施肥人造成不便;二是肥料用量大,在價格上與化肥相比,沒有競爭力;三是肥料貯藏因施肥的季節性(一般是春季和冬季),難以長時間保存。加上運輸距離不能太長(成本高),所以好氧堆肥的規模性銷售一直難盡人意。
至于厭氧發酵產沼,任連海認為,目前也存在技術瓶頸。厭氧發酵產沼技術工藝相對復雜,對預處理要求高。采用厭氧發酵技術,首先要脫油除鹽,優化進料碳氮比等以保障產沼率。其次,厭氧發酵產沼對“均質化”有相對的要求,而我國餐廚垃圾組成有水、油、有機物、其他固體廢物(塑料盒、瓶子、菜刀、勺子等),很難達到“均質化”要求。由于北方天氣寒冷,垃圾中的動物脂肪很容易凝結成固態,嚴重影響物料的流動性和可生化性,從而影響產氣率。此外,沼氣的規模生產和利用出路也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妥善解決技術層面的“水土不服”
就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而言,為什么一些相當穩定、成熟的處理技術在我國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水土不服”呢?任連海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國的餐廚垃圾自身組分復雜,純度較低。
任連海介紹說,在日本,餐廚垃圾大部分來源于超市過期但并沒變質的食品,相對來說成分單純,即便是用作飼料加工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因此,對于餐廚垃圾不同組分進行分析,單獨收集、分類處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餐廚廢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可適性。他認為,首先應從源頭保證餐廚垃圾成分的相當穩定和單一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技術路線選擇的正確和可靠。比如要將餐廚廢油單獨收集,其中包括煎炸廢油、泔水廢油、地溝油(下水道及隔油池中的廢油)。餐廚廢油單獨收集后可以制成生物燃料、硬脂酸等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有機廢水可以通過厭氧發酵產沼;餐廚垃圾中固性物(即俗稱的泔水、“泔腳”,成分以可降解有機物為主,主要有主食所含的淀粉,蔬菜及植物莖所含的纖維素、聚戊糖,肉食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水果所含單糖、果酸及果膠等,同時還含有少量的鈣、鎂、鉀、鐵等微量元素)數量不小,對這部分有機物進行飼料化處理,資源回收利用價值大。其他固體廢物,比如前述的餐盒和餐具應進行預分選,將其與餐廚廢油和有機物分開。其次,要建立餐廚垃圾收運與處理一體化的回收利用體系。可以有效避免“注水餐廚垃圾”和過多餐具的混入。當然,這需要政府部門給以政策引導,讓更多的餐廚垃圾處理企業介入到前端收運環節,減少垃圾預處理量,為后續末端處理的技術性選擇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任連海認為,6.3億元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對于餐廚垃圾專項處置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就33個試點城市(區)來說,它只占所需資金的15%~20%,更何況有許多城市財政并沒有這部分預算。所以地方政府應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注入到餐廚垃圾專項處理項目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