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環境信息資源中心初具雛形
陜西省西安市環境信息中心創立5年來,已成為全市環保系統的網絡交互中心、應用支撐中心、數據存儲中心和安全備份中心。
不久前,記者隨西安市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周華來到中心機房。機房管理人員介紹說,中心機房面積120平方米,可容納20臺標準機柜,160余臺服務器及各類網絡設備,配備精密空調系統、氣體消防系統、安防門禁系統、防雷接地、防靜電等設備。目前,西安市環保網絡架構采用內外網結合、多種網絡鏈接并存的模式,環保內網上聯市政府電子政務網,下接27個基層單位,形成了環保業務骨干網;環保專網上聯環境保護部、省環保廳,下接各分(縣)局。
走進西安市環境視頻會議大廳,信息中心副主任陶劍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中心近幾年開發的綜合自動辦公、公文傳輸、排污收費、地理信息、綜合信息平臺、綜合審批、機動車尾氣污染管理等20多個信息系統。
周華告訴記者,西安環境信息系統是根據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管理全生命周期進行建設的,整合了所有環境信息系統的數據和資源,打破了環保局各業務處室、職能部門數據“異構、孤立”的舊格局,統一了數據標準,建立了數據采集、存儲、服務共享的新機制,已經具備環境信息資源中心的雛形,增強了節能減排、污染源監控及環境執法監管能力。
搭建一平臺 集納各方信息
西安市環保局把信息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2005年,西安市環保局健全完善環保信息化工作機構,帶頭使用OA辦公系統辦公。
內網綜合信息系統于2009年9月啟用,是內網資源整合及共享的主要平臺,為10多個業務部門提供了登陸窗口。排污申報核定、排污許可證發放、總量控制、環境統計、排污費征收、現場環境執法等業務都在這個平臺上,環保各業務部門可根據管理需要隨時輸入“密鑰”,打開窗口便可查看所需信息數據。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師汪蕾向記者演示了西安市環保局人事檔案動態管理系統,系統中包含局系統1000多人的檔案信息,人事管理人員只需登錄系統即可提前半年得到諸如人員退休、職務變動、人事工資調整等自動提醒信息。
繪制一張圖 管天管地管空氣
信息中心工程師趙劍鋒打開西安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水、氣、聲、渣等21類數據一一映入記者眼簾。
打開水的一級欄目,全市13個污水處理廠、1096公里污水管網、10條河流128個排污口、4個飲用水水源地、34個河流斷面監測點、3個降水監測點,70個污水重點監控企業的分布和監控數據展示在記者眼前。
打開氣的一級欄目,全市19個空氣自動監測站、66家揚塵工地、14個降塵監測點、27個大型燃煤鍋爐、476公里熱力管網、20個機動車環保標志發放點、12個機動車檢測站、10個機動車路檢執法檢測點、50個煙氣重點監管企業的分布和監控數據躍然屏上。
按照記者要求,趙劍鋒定位到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溯源分析,圖上立即呈現出流向這一污水廠所有排污企業及排污管網,并閃爍顯示污染源關聯情況。再查看空間分析功能,點選空氣質量等值面分析,圖上立即呈現全市整體空氣質量空間分布,利用顏色變化直觀顯示空氣污染程度。
在西安市制定的空氣質量考核獎懲機制中,財政部門也是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空氣自動站監測數據和等級,每月對各區、縣進行獎懲,二級以上優良天數與上年同期相比,每減少一天罰款20萬元,每增加一天獎勵25萬元。
打開一扇窗 推動政務公開
自2008年改版運行以來,西安市環保門戶網站緊密結合西安環保工作實際,圍繞全局中心工作,以面向公眾、服務社會、政務公開為宗旨,開設了環保業務政務信息、環保新聞動態信息、政務信息公開、在線服務、政民互動、專題專欄、業務應用系統7個板塊。設置了污染減排、創模專欄、環保專項行動、環境應急、污染源普查、環境管理四化、環保征文巡展、環保科普專欄、開門納諫等10多個互動交流版塊。群眾可以查詢“西安市環境質量月報”。
負責網站管理的工程師王瑛告訴記者,西安環保網站信息總量已達1.2萬多條,總訪問量200多萬人次。
網站在欄目窗口設計上,以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為基點,群眾可以隨時上網咨詢、投訴。例如,2011年11月13日,一位群眾在網站投訴欄目中舉報:某電廠白天經常非法排放黑煙。接到投訴后,網站投訴處理機制迅速啟動,在3天內就解決了問題并進行反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