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掛鉤烏紗帽 約束性指標促官員執政理念變革
更新時間:2012-08-27 10:42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閱讀:771
碧波蕩漾的洱海,是旅游名城云南大理最亮麗的名片。過去10年間,這一池湖水實現了從水質惡化、藍藻爆發到湖清水凈、波光瀲滟的反轉。
洱海內24個監測點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洱海水質已連續半年達到二類水標準,一躍成為全國城市周邊保護最好的湖泊之一。而10年前,洱海的水質曾經徘徊在四類水的邊緣。
一位湖泊專家說,過去提起湖泊治理,成功的案例都在國外,如今變化中的洱海則樹起了中國樣本。
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長許映蘇說,發展經濟曾走過的彎路已發出警告,洱海出了問題,大理就沒有未來。所以大理提出,洱海清,大理興。
這幾年,大理在制定發展目標時,把洱海的水質作為一條紅線,任何加重洱海環境負擔的項目都會被禁止。尤其在洱海的源頭洱源縣,GDP的增速已不是第一要務,水質的保護與官員烏紗帽直接掛鉤。
這10年,自從“十一五”規劃將節能減排列為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后,環境保護已成為考量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砝碼,由此也帶來了一場地方官員執政理念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