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技術創新處理重金屬廢水
一個不起眼的泵車式水箱,流進去的是重金屬廢水,出來的卻是干凈水。這是我省研發的一項治理重金屬污染的技術,已在省內株冶集團多個項目應用,大大減輕了重金屬污染對湘江流域的環境治理壓力。
省科技廳副廳長姜郁文表示,如今我省已突破重金屬廢水生物制劑處理、冶化固廢資源化利用等一大批綠色低碳關鍵技術。2011年,我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1.5%,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全國排名第11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
【湘江回春】
重金屬廢水也能凈化回收再利用
重金屬具有隱蔽性與持久性特征,能對人體和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影響。“十一五”期間,我省組織實施了7個與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直接相關的科技重大專項,近三年爭取國家科技經費支持超過3億元。
我省突破了重金屬廢水生物制劑處理、冶化固廢資源化利用等一批綠色低碳關鍵技術。依托高校積極推動組建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如中南大學教授柴立元領銜的項目組,開發了深度凈化不同種類重金屬冶煉廢水的生物制劑產業化技術,攻克了污酸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實現了重金屬廢水的回用零排放。
以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湘鄉工業區等湘江流域環境污染最嚴重區域的大中型有色采選、冶化企業為載體,一批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相繼推廣,輻射帶動了整個湘江流域相關產業的減排作業。
【低碳空調】
地緣熱泵空調系統節能1/3以上
株洲湘江風光帶充分利用自身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出了“一江兩岸十景”的景觀結構,日益成為株洲市民運動休閑的好去處,日平均人流量達2萬以上。
該風光帶注重契合“低碳、環保”的“兩型”社會理念,在株洲市政府投入2億元排污處理資金的同時十分注重節約資源。其商業項目中的酒吧一條街全部采用地緣熱泵空調系統,利用新型能源利用技術真正實現了空調運轉新模式。
地緣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是利用淺層地能進行供熱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術,其所用資源為淺層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等)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具有可再生性、高效節能、自動運行等多種優勢。
據悉,整條酒吧街目前全部使用這種空調系統,前期投入為167萬元,每天約用電2800度。相比于安裝中央空調,要節約資源至少1/3以上。
【生豬養殖】
生物發酵床養豬場實現零排放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不僅是農民養殖規模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農村環境新氣象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利用“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我省已經在農村積極推廣“零排放清潔養殖及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生豬養殖清潔生產模式。
該技術長期和持續穩定地將動物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物質與能量,同時實現將豬等動物的糞尿完全降解的無污染、零排放目標,是當今國際上一種最新的環保型養殖模式。
目前,全省生物發酵床養豬場近2400個,發酵床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年減少糞污排放量約150萬噸。此外,生豬適度規模清潔養殖技術已示范推廣養殖戶80戶,涉及養殖面積2萬平方米,已出欄生豬23000頭,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