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鎖京華 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呼聲漸起
“商業銀行應當收緊或者停止信貸服務,證券監管機構不得核準該企業上市以及再融資”。在霧霾肆虐之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出臺成為公眾期待的一抹晴空。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日前表示,環保部將大力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與此同時,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機動車尾氣排放所形成的污染已成城市頑疾,國四排放標準今年實施迫在眉睫。
治霾須完善法律制度
一月以來,北京、河北等地多日PM2.5爆表,空氣呈現“嚴重污染”,這讓“呼吸”無貧富貴賤的全體民眾,關注到減排與治污的迫切。
“加強環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決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吳曉青指出,要全力推動修改《環境保護法》,力爭使環保法的修改能夠適應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現實需要。面對工業化進程加快過程中的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環保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工作。
“只有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并加強監管,才能從根本上削減大氣污染排放的過快增加。”相關專家表示。
記者了解到,最新修訂草案的一大亮點為提高了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如對于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的處罰額度,由原先的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提高至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排污單位故意不正常運轉污染防治設施的處罰額度也將從五萬元以下提高到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對備受關注的油品質量問題,草案也提到,要由環境主管部門按照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實施要求,核定機動車船用燃料有害物質控制水平,制定和發布機動車船用燃料有害物質控制標準。
除法律層面的保障外,從具體操作層面看,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加大減排投入,改善能源結構都是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對記者表示,政府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以實際行動鼓勵民眾減少公車出行,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增加對減排項目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官平坦言,大氣治污雖然很緊迫,但很難一蹴而就,各方要有治理的合力與耐心。
吳曉青提出,解決PM2.5污染問題,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的大氣污染治理思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多污染源綜合管理,開展區域聯防聯控,概括起來就是“協同、綜合、聯動”。
此前公布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包含二氧化硫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8類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吳曉青呼吁各地盡早安排資金,將減排工程項目落到實處。
汽車業排放標準亟須升級
霧霾來自哪里?煤炭燃燒、機動車污染、工業排放、工地揚塵、生物質燃燒等均是重要來源。其中,機動車排放污染是大城市頑疾。因此,專家人士表示,要減少霧霾天,需控制工業和汽車尾氣排放并重。
環保部去年12月底發布的《2012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公布,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要治理汽車尾氣排放,也許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一家日本車企的研發部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日本當年花了10年時間解決PM2.5的問題。“要治理城市PM2.5的問題,主要需治理柴油車的尾氣排放問題。一是要求柴油車加裝過濾器,或者使用高效清潔的發動機;另外一方面則是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
對于保有量過億的中國汽車產業,如果要在環保壓力下繼續大力發展,全行業必須提高排放標準,以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據了解,我國的排放標準正在升級過程中。從“國一”排放標準提至“國四”,每提高一次標準,單車污染減少30%至50%。而從“國四”到“國五”,預計減排將達40%左右。
與此同時,北京市將從2013年2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地方標準(京五標準)。京五標準相當于歐洲五號標準,歐盟已從2009年起執行,其對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機動車排放物的限制更為嚴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向記者表示,PM2.5的問題需社會綜合因素的共同努力,就汽車產業來說,需要國家大力推進排放標準的提高,加大汽車產業的減排力度,實現汽車的零排放或者低排放。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行業排放升級的趨勢下,汽車尾氣凈化器的零部件產業以及高效的柴油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生產企業將在這一輪的環保壓力中,獲得發展良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