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免了 污染依舊?
面臨環保危局的全國又有多少各色井水因為沒有媒體眷顧,沒有官員惡言惡行引發關注,從而讓老百姓繼續著污染的切膚之痛?
據《北京晨報》7日報道,河北滄縣縣委宣傳部日前證實,因言語不慎、避重就輕引來一片炮轟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已被免職,目前該縣已經啟動徹底整治預案,開始這一區域的綜合治理。
針對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紅色井水事件,鄧連軍用“水煮紅小豆”來比喻紅色井水未必不達標,引發專家、媒體和網民的普遍質疑,此番匪夷所思的“高論”惹得世人皆知,被免職也不算意外,當地政府的快速反應也值得贊賞。
不過,雖然此事從目前處理來看可謂弘揚了正義,可必要的反思不能缺席。
首先,針對污染問題,當地民眾反映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一直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連重視也談不上。要不是這次央視出面,又趕巧遇到環保局長的雷人辯解,這整治預案能否啟動,還真不好說。那么,面臨環保危局的全國又有多少各色井水因為沒有媒體眷顧,沒有官員惡言惡行引發關注,從而讓老百姓繼續著污染的切膚之痛?
其次,給出“紅小豆理論”的鄧連軍因為其強詞奪理,更因為其所擔任的環保局長之責,為自己的不當言行以及當地的環境污染丟了烏紗帽,并不冤枉。可是,我們也不禁要問,在當前環境之下,一個小小環保局長,是否真有權力來遏止環境的惡化?面對著領導對政績的迫切索求,對GDP的渴望,環保局長如何阻擋“納稅大戶”們的機器轟鳴?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環保困局就難以走出。
除了反思,我們還需要監督。第一,如同很多網友說的,要看看這位被免職的“紅豆局長”會不會按照“慣例”,休息一段時間后重新上崗,這也體現出當地政府處理問題的誠意。第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監督當地的綜合治理,別讓它成為障眼法,別讓它拖成曠日持久。很多官員們是深諳此道——中國這么大,新聞層出不窮,只要忍過一時,漸漸風平浪靜,最終給你不了了之。那樣的話,民眾苦莫大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