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氣污染防治新舉措 打造“智能生態產業鏈”
為使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決定性成果,保定市與北京海創智庫科技有限公司(“千人計劃”PM2.5特別防治小組)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千人計劃”PM2.5特別防治小組的專家對保定市大氣污染狀況進行了初步研究,初步制定了《保定市大氣污染治理特別行動方案》。
據介紹,該小組專家針對保定市大氣污染成因,將會確定若干治理項目,為保定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最大的技術、科技支持。
總體目標:2017年PM2.5濃度比2012年下降33%
項目初期,在保定市建立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的“城市空氣質量智能管理平臺”(PALM),完成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為應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技術依據,并逐步開展治理技術工程化落地;為2014年底實現保定從全國重污染城市排名的前10名出列的目標,提供優化的實施方案;2014年底實現PM2.5濃度比2014年下降5%,2015年底再下降15%,在周邊下降30%的情況下,保定市2017年下降33%;在2015年底實現空氣污染物排放對首都北京及周邊地區跨界輸送量減少20%的目標。
短期治理方案(2014年):實現能源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
依據保定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能源的結構、開發、生產、轉換、使用和分配等各個環節作出的統籌安排,在保證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實現能源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智能管控,促進城市低碳、生態、智慧發展;以減排SO2、NOx、CO、Hg、PM2.5顆粒為主要目標,實施燃煤“燃燒前/燃燒中/燃燒后”的全生命周期的污染和節能并重的綜合治理方案;以改變能源品類/降低燃燒過程中的NOx、PM2.5的生成/治理尾氣排放/機動車排放管理的四大舉措,實施管理/治理和節能并重的綜合治理方案;治理工業廢氣污染源等。
中期防治方案(2015年-2017年):建立“智聯網”
泛能微網優化方案:對在建、規劃工業園區內變電系統、熱力換熱網絡、燃氣供應網絡進行整體的優化配置,形成園區/產業區內工業用戶間的協同平衡和整體平衡,實現園區能耗降低18%,工業整體減排13%左右,減低整體社會能耗的5%。
建立改變人民生活方式的“智聯網”。通過健康生活產品和節約資源有價補償的商業模式,促使人民改變生活習慣,通過節電、節水、節能,少產生污染垃圾等行為。
長期治理方案(2017年):打造“智能生態產業鏈”
實施“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全價開發,逐步把節能環保產業升級為“智能生態產業鏈”。
通過“泛能網”的建設,把電網/燃氣網/區域熱網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了新興的能源體系和新能源產業;通過“監測物聯網”,把信息互聯網和工業生產聯系起來,形成新的信息產業;通過“智聯網”形成新的現代服務員;通過源頭治理,有序推進企業的轉型,落實能源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改變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使得一些本地原本污染型企業,如冶金、鋼鐵等,轉變成環保技術的提供和治理設備的生產企業,使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落地,并形成產業鏈,創建環境保護、工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共贏模式,建立智能生態產業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