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鋼鐵大省致力于實現綠色崛起
【摘要】一方面是霧霾要“拿下”、經濟要“上坡”的目標,一方面是就業壓力、財政壓力、發展減速的考驗,作為我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對綠色發展的態度是:傷筋動骨也要脫胎換骨。
綠色崛起,一個鋼鐵大省發展的抉擇;
壓鋼減煤,一條爬坡過坎的前行之路;
黨政同責,一個環保史上的新刻度。
一方面是霧霾要“拿下”、經濟要“上坡”的目標,一方面是就業壓力、財政壓力、發展減速的考驗,作為我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對綠色發展的態度是:傷筋動骨也要脫胎換骨。
思路之變:
環境問題是發展問題
新的增長極只能是綠色增長極
河北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揮之不去的霧霾,飽受非議的環境,成了河北這個鋼鐵大省的錐心之痛。
痛定思痛,河北省委、省政府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是發展本身的問題。
據統計,2012年,河北粗鋼產量18048萬噸、水泥12810萬噸、平板玻璃11383萬重量箱,分別居全國第一位、第五位和第一位。
“目前的局面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態度堅決,河北現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結構已不可持續,到了非調不可的時候。河北要崛起只能是綠色崛起,新的增長極只能是綠色增長極。
“今后我們評價各地的發展,不以GDP和增速排名次,重點看財政收入、群眾收入、環境指數等,看群眾從發展中得到的實惠。”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委八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很多與會人員將這句話重點標了出來。
河北省長張慶偉說,不再設置全部財政收入指標,就是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更加注重實實在在、合理增長的速度,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更加注重保護資源環境、突出綠色發展的速度。
在不久前結束的河北省“兩會”上,張慶偉強調,要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綠色崛起之路。
思路之變,觀念之變,雖悄然無聲,卻影響深遠。如今,綠色崛起正在成為河北省各級黨政領導思考的重點。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表示,石家莊要努力做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新突破、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新作為、扶持高成長性企業有新進展、壓減過剩產能有新動作。
2月9日,河北省副省長、唐山市委書記姜德果在政協唐山市十一屆二次會議上說,反思我們走過的道路,在發展初期,我們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然后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現在大家認識到,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就是經濟優勢。
“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將為各地綠色崛起釋放空間。”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說,邯鄲將放下一味追逐GDP的“包袱”,加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力度,為長遠發展積攢后勁。
“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引導"礦老板"轉型成了亟須解決的問題。”遵化市委常委、副市長梁輝說,遵化市將加大扶持力度,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轉型升級。
破除思想障礙,凝聚發展共識。在河北,綠色崛起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以此為航向,河北這個鋼鐵大省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周期。
路徑之變:
突出重點行業壓鋼減煤
產業調整在爬坡過坎中前行
面對嚴峻的大氣治理任務,河北站在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風口浪尖上。
實現綠色崛起,必須找準突破口。在河北,這個突破口就是產業結構調整。
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國鷹表示,大力壓減過剩產能,必然會使一些企業減產、停產甚至關閉,還會涉及大量職工安置和資產處置,短期內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劇烈陣痛。
據初步測算,僅完成鋼的壓減任務,就涉及河北60多萬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員需要妥善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養老金近200億元,幾年內影響直接和間接稅收557億元。
“鋼鐵、水泥、玻璃、煤炭是河北的當家產業,壓減這四大行業的過剩產能,對河北省經濟發展來說是傷筋動骨的沖擊。但即使傷筋動骨,也必須壓減。”1月8日,在參加河北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張家口市代表團審議時,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的話擲地有聲。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河北必須過的一道坎。”河北省長張慶偉說。
朝著綠色崛起的方向,河北省繪出了2014年的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
按照規劃,今年河北省將力爭壓減1500萬噸粗鋼、1000萬噸水泥、1500萬噸煤、18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
按照主體功能區劃要求,合理確定重點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建設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先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嚴格控制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項目。
既做“減”的文章,也做“加”的文章,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河北將選擇100家基礎好的傳統優勢企業提檔升級,選擇100家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和大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在治本攻堅、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河北還將突出重點行業,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
加大工業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抓好鋼鐵、水泥、火電、玻璃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確保2014年底前脫硫、脫硝和除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加大制藥企業和醫療機構治理力度,加快推進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
加快淘汰黃標車,2014年淘汰26.7萬輛,2015年比國家要求提前兩年全部淘汰到位;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萬丈高樓起于壘土。從認識到實踐,河北正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綠色崛起的目標邁進。
措施之變:
黨政同責齊抓共管
新考核指揮棒護航綠色發展
在這條顛簸坎坷的綠色崛起道路上,河北這個鋼鐵大省如何“百煉成鋼”?
此前,頂著大批人員再就業的壓力,下定要過幾年緊日子的決心,張慶偉莊嚴承諾,三年讓大氣質量有好轉、五年大改善。
為實現這一目標,河北省將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市,張慶偉代表河北省政府與各市市長簽訂目標責任書:
到2017年底,石家莊市凈壓減煉鐵產能374萬噸、粗鋼產能482萬噸,凈削減煤炭消費1500萬噸;
承德市凈壓減煉鐵產能43萬噸、粗鋼產能40萬噸,凈削減煤炭消費120萬噸;
張家口市凈壓減煉鐵產能416萬噸、粗鋼產能340萬噸,削減煤炭消費380萬噸;
……
今年,河北將細顆粒物削減納入重要考核指標,力爭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2%、2.7%、1.2%和5.6%,PM2.5濃度下降4%。
與責任到市相比,黨政同責將河北的環境保護工作提升到了新高度。
“鋼鐵、水泥、玻璃不能再新增一噸產能,新增一噸,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在河北省“兩會”上,張慶偉接受記者采訪時堅定地說。
“按照我的理解,黨政同責就是一個地方一旦出了環境保護事故,不僅僅要追究當地政府的監管責任,黨委也要承擔環境保護的領導責任和失職的黨紀、政紀和法律責任。”河北經貿大學教授王小江向記者解釋說。
王小江說,建立黨政同責的責任構架,突出了地方各級黨委的環境保護重要領導責任,從而避免政府有壓力干事而沒有黨委的分責最終干不成事的現象。
如今,在河北,環境治理已經上升為政治任務,成為河北省委重要工作內容:
河北省委八屆五次會議把工業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作為四大攻堅戰之一,全力推進;
河北省委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將大氣污染綜合防治作為四大專項行動之一,制定了大氣污染專項治理最直接、最緊迫的十條措施;
河北省委把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重點內容,大幅提高環境質量和生態效益在考核分值中的權重;
……
黨政同責、責任到市,任務分解、齊抓共管,新的考核機制,為河北綠色崛起護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