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首次發布 未來三天持續重度污染
2月19日的北京還是碧空如洗,2月20日就突然變了臉,天空灰霾一片,空氣質量急轉直下,PM2.5濃度在24小時之間翻了一倍。中午時分,市氣象臺發布了霾黃色預警信號,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本市首個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
根據預報,未來三天,北京的空氣質量難以走出重度污染,提醒市民做好健康防護措施,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從目前來看,未來一周,本市的空氣質量都不理想,預計要等到2月27日,濃厚的霧霾才將最終消散。
變化:空氣質量連跌三級
一天之間,北京的天氣瞬息萬變——2月19日,北京天空湛藍,污染物擴散條件一路上升,全市的空氣質量普遍維持在良好級別;隔了一夜,北京的天空就像突然蒙上一層灰霾,污染物擴散條件連續下滑,空氣質量陷入重度污染水平。
監測數據顯示,從2月19日8時到2月20日8時,PM2.5濃度翻了一倍。2月19日8時,城六區的PM2.5濃度大概在71微克/立方米,西北部的PM2.5濃度在29微克/立方米左右;而到了2月20日8時,城六區的PM2.5濃度已經上升至156微克/立方米,西北部的PM2.5濃度也升至121微克/立方米。到了中午時分,全市的空氣質量普遍陷入重度污染水平,空氣質量相比前一天下滑了三個級別。
市環保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李云婷坦言,此次空氣污染過程確實比之前的判斷來得快,本來預計從2月20日下午開始,但實際上一早就開始惡化,提前了半天多。李云婷介紹,從原來的判斷來看,2月19日夜間的空氣質量應該是良好到輕度污染水平,但沒想到隨著擴散條件轉差,夜間已經上升至輕度到中度污染水平,加重了一個級別。從PM2.5濃度來看,2月19日23時到2月20日8時,PM2.5濃度已經維持在130至140微克/立方米,到10時上升至150微克/立方米,而到了傍晚17時,濃度已經跳躍至270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保持了平均每小時20至30微克/立方米的上升速度。”
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金蘭表示,2月20日白天,京城逐漸轉為高壓后部影響,地面盛行東南風,濕度增加得特別快,前晚20時的相對濕度還是40%,入夜后就上升至80%左右,而到了2月20日7時,濕度已經達到90%以上。“這次的濕層很淺,就在近地面層,導致氣象條件不利于擴散,能見度和天空狀況都比較差。”郭金蘭表示,此前只是考慮到2月20日是晴間多云的天氣,預計有轉差的趨勢,但濕度條件的迅速上升確實來得比預料的快。
預測:未來一周空氣質量較差
2月20日11時,市氣象臺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提醒市民本市能見度較差;緊接著,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本市首個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信號,表示未來三天,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空氣污染物擴散條件較差,預計三天都將持續重度污染的狀態。而從2月20日的預報來看,未來一周,京津冀地區都將持續霧和霾的天氣,本市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也很不理想。
李云婷表示,未來一周,京城的空氣質量整體都不太好,預計五級重度污染水平發生的頻次比較多。郭金蘭也表示,從今天開始到2月27日,本市的氣溫呈現回暖趨勢,最高氣溫預計達到6℃以上,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和北風,厚重的霧霾無法徹底消散。“今天到2月26日,京城云量多、濕度大,估計是很難看見湛藍的天空了。”從目前來看,未來一周的時間內,京城只在下周一有一次弱冷空氣,雖然能稍微減弱一些霾的程度,但效果有限,能見度還是不理想,到下周二周三又繼續轉差。所以,只有等到2月27日一股較強冷空氣來京,才能徹底結束這次霧霾天氣過程。
2月20日,中國氣象局與環保部也首次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報,同樣預計未來三天,京津冀大部、山東中西部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很差,將出現持續重度污染天氣,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的部分地區將達到嚴重污染。直到2月27日,上述地區的重污染天氣才趨于結束。
建議:應急措施需評估效果
自2013年北京市開始實施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來,2月20日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信號。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從目前全市的應急工作來看,預警信息發布得很及時,也提出相應的健康防護措施,但這些應急措施的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討和評估,并不斷改進。
馬軍提出,要進一步研討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的效果,不能因為措施的難度性大就影響到操作性。馬軍舉例,當空氣重污染達到紅色預警級別時,本市將啟動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停課等“六停一沖”的措施,這些措施涉及面很廣,對市民的生活會帶來較大的影響,要對這些措施進行進一步評估,確保一旦執行時不會出現通知不及時、管理不到位等負面影響。此前,北京周邊的天津、河北等城市就因為臨時限行措施,鬧出不少“烏龍”的情況。馬軍還建議可降低相應措施的實行級別,比如工廠減排、工地停工等這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在低一些的預警級別時就啟動,這樣不僅能給污染減輕壓力,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北京必須和周邊省市區進一步建立協調機制,比如遇到重度污染天,區域內排放大的水泥、化工等企業同時啟動應急措施,限制排放,才能更有效地緩解污染狀況;同時,充分向社會公開限制排放的企業名單,通過污染源實時監控體系,對比企業前后的排放數值,讓公眾真正起到監督作用。
鏈接
重污染黃色預警
預測未來1天出現嚴重污染或持續3天出現重度污染。
■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
1.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
2.增加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
3.排污單位進一步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
4.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
■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1.按空氣重污染期間道路清掃保潔和沖洗分預案確定的重點道路,增加道路清掃保潔和沖洗頻次,減少交通揚塵污染;
2.減少土石方施工開挖規模,建筑拆除等施工必須采取有效的覆蓋、灑水等揚塵控制措施。
■健康防護提醒措施
1.提醒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運動;
2.建議中小學、幼兒園減少體育課等戶外運動;
3.建議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駱倩雯)
霧霾天出行應戴口罩
由于最近霧霾天氣反復出現,市疾控中心2月20日發布健康提示,霧霾期間應盡量較少出行,出行時應注意個人防護,選擇適宜的口罩。
多年來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顆粒物的短期或長期暴露均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健康效應。短期暴露可導致哮喘、急性支氣管發病率上升,長期暴露可帶來包括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等諸多遠期影響。在易感人群中,這種健康效應更加明顯。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霧霾期間,老人、小孩和有基礎病的人屬于敏感人群,應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必須出行時應佩戴口罩。此外,霧霾期間應盡量關閉好自家窗戶,盡量減少室內活動,特別是減少烹飪、吸煙等導致室內空氣質量下降的活動。待室外大氣中的霧霾消失后應開窗通風,讓室內空氣中的細顆粒物盡快散出,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